1 / 21
文档名称:

完善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完善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w8888u 2021/10/23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完善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完善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研究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现行的货物贸易分类管理制度存在部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惩戒效果受限、联合监管被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完善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的建议,即短期内通过政策微调优化企业分类管理,长期看建议搭建风险预警模式的企业评估分类平台。
  关键词: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正向激励机制;综合评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货贸制度改革以来,外汇局对货物贸易外汇主体实施分类监管(A、B、C三类),A类企业适用便利化的管理措施,B、C类企业在单证审核、业务类型、办理程序及结算方式等方面适用更加审慎的管理。通过分类监管,建立了奖优限劣的激励机制,可以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形势下分类管理效果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需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1 现行分类管理实施效果评估
  以山西省為例,截至2019年末,全省降级企业占名录企业比重约2%,其中小微企业占绝对多数,贸易收支规模不足全省的1%。从降级原因分析,形式违规远远高于实质违规。从历史数据分析,B类企业被降级的原因主要是“未报告”,C类企业被降级的原因主要是“拒不配合”,占比分别是80%和10%,二者均属于形式性违规,剩余10%实质性违规主要表现为违反“谁出口谁收汇,谁进口谁付汇”原则、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资金抵扣结算等。形式违规占比高,主要由于此类降级政策具体明确、易操作。从分类原因看,分类原因指向性不足,致使精确识别企业违规的实质性原因或异常跨境资金的流动渠道较为困难。
  从降级效果分析,对持续经营且以外币结算的企业影响较大。近几年的实务说明,分类管理对被降级后仍然持续经营且以外币结算的企业效果明显,这类企业有强烈恢复正常企业的意愿,监管期内及期满后能够较好地执行外管政策。但存在部分降级企业通过变更交易主体、交易币种人民币化、模糊监管时间概念等路径规避外汇监管,降级监管的效果对这类企业大打折扣。
  从到期评估分析,监管期满持续降级企业占比超六成。我们主要根据企业监管期内开展业务情况、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情况,以及指标恢复情况进行到期综合评估。持续经营的企业在监管期满前会主动向外汇局汇报业务情况、整改情况以及未来业务发展规划等,这类企业在监管期内能够较好地执行外管政策,监管期满能够达到恢复正常的标准。但大部分企业被降级后收支规模快速萎缩,六成企业在监管期内没有或仅有零星进出口收付汇业务发生,到期评估的结果通常是持续监管或继续降级。
  2 存在的问题
  
  例如,《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中“经现场核查企业无合理解释”以及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时的应急政策等条款在实务中较难界定,不易操作。
  
  一是利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避外汇监管,跨境人民币结算较为便利,不受B类企业电子数据核查扣减额度、C类企业凭外汇局《登记表》政策限制,企业仅填写《跨境人民币结算收/付款说明》即可在结算银行完成跨境收支。二是通过新设企业规避分类监管,利用新登记企业为A类的政策,低成本重新注册企业规避监管。三是对无收付汇资金流等业务的约束力较弱。以出口不收汇为例,由于企业仅发生货物出口报关、不关注收汇,降级企业甚至注销名录的企业仍可正常开展出口业务。
  
  目前的分类管理政策基于“好人假定”原则,新备案企业办理名录登记后即为A类企业,在业务类型、结算方式、贸易信贷期限等方面都没有限制,可以最大限度享受贸易便利化待遇,导致分类管理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不足。一方面,企业学****政策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外汇局开展法规及系统操作的宣传辅导,导致部分政策落地难,主要表现在企业贸易信贷等义务性报告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分类结果的区分度较差,分类结构不够合理,A类企业占比过高。对比海关等外部门的企业分类结构,以中等级为主、高等级和低等级占比较低,呈现更加合理“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结构。
  
  一是监管互认落实不到位。外汇局与海关、税务等部门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监管机制,但由于部门间监管标准存在差异,相关部门对外部门的分类结果仅做参考。二是部门间管理目标冲突。如商务部门为促进外贸发展每年层层下达年度进出口指标,基层商务部门为完成年度目标,制定出口奖励措施,刺激企业高报出口价格、虚增出口贸易额,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