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和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抽象和概括。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看大家能不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出你们最熟悉的好朋友三角形。
(教师出示: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③
②
①
生:第①个不是三角形。因为它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得很好,大家看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三段路也组成了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小明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最近?
课件出示主题图:
小明家
商场
学校
①
③
②
生:走第③条路最近。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从家到商场再到学校拐弯了,绕远路了。
生2:我们生活中走过,第③条路近,最省时间。
……
师: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走第③路最近。其实就一问题也反映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①
②
二.合作探究 发现规律
师:为了能更有效地探究,请同学们认真听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
(1)以小组为单位,用12厘米、20厘米两根小棒分别与给出的三条线段(4厘米、8厘米、16厘米)中的每一条围三角形。
(2)把围得的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3)认真观察记录结果,并思考哪组线段围不成三角形,为什么?哪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这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讨论 抽象概括
师:谁来说说哪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4厘米、12厘米、20厘米这一组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1:因为4厘米这条线段太短了。
生2:因为4厘米和12厘米两条边太短了。
生3:我们组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因为4+12<20了,所以不能围成。
师:那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5厘米、12厘米、20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5+12<20.
师:6厘米、12厘米、20厘米呢?
生:不能,因为6+12<20.
师:7厘米、12厘米、20厘米呢?
生:不能。因为7+12<20.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
生:三条线段中如果有两条线段的和小于第三条线段,就围不成三角形。
师:还有哪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生1:8厘米、12厘米、20厘米这一组也围不成。
生2:这一组能围成。
师:能不能围成同学们有了不同意见,下面我们请认为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他是怎么围的。
(学生展示围法,其他学生观察。)
师:看了他围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生:他围的有问题,8厘米和12厘米合起来正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