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苦与最乐
——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了解体裁
思考:本文为一篇议论文,那么议论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呢?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可以有多个分论点。
论点和论题的区别: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有待于证明的命题。
2、形式不同。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
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请根据文章旁批,说说文章的结构 :
整体感知
一、(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二、(4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5--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讨论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的事吗?为什么?
2、于是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从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讨论第二部分:
1、从第四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尽了责任
2、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