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一页,共28页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
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 。
血虚 萎黄 黄肿病 疳证 虚劳
第二页,共28页
【铁的代谢】
一、 人体总铁含量及分布
总铁含量: 男 约50mg/kg
女 约35mg/kg
新生儿 约75mg/kg
总铁分布:
1、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60%~70%)。
2、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于
肝、脾及骨髓中(30%)。
3、含铁酶(极少量)。
第三页,共28页
【铁的代谢】
二、铁的来源
1、食物中摄取铁:分为血红素铁(动物性食物)和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
2、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再利用。
第四页,共28页
【铁的代谢】
三、铁的吸收和转运
铁的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
铁蛋白:铁与肠粘膜细胞的去铁蛋 白结合形成而成,有贮铁功能。
铁的转运: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后进行运输。
第五页,共28页
【提示】 掌握几个定义:
血清铁: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的铁。
未饱和铁结合力:血浆中尚未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其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这部分铁量称之。
血清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第六页,共28页
【铁的代谢】
四、铁的贮存与利用
贮存: 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
利用:1、铁到骨髓造血组织后即进入幼红细胞,在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形成血红蛋白。
2、机体需要铁时,通过还原酶的作用使铁蛋白中的Fe+2释放,在由氧化酶氧化成Fe+3,再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到需铁组织。
第七页,共28页
吸收
铁的 转运
贮存
铁+去铁蛋白
铁蛋白
铁
肠黏膜细胞
铁+转铁蛋白
血清铁
铁+原卟啉
血红素
血红蛋白
造血组织
血浆
体内红细胞破坏
第八页,共28页
【铁的代谢】
五、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
需铁量:成熟儿自生后4月~3岁为1mg/kg/d;
早产儿为2mg/kg/d;
各年龄组小儿总量≤15mg/d。
排泄量:为每日15ug/kg。由胆汁、尿、汗、
和脱落的粘膜细胞排出。
第九页,共28页
【铁的代谢】
六、胎儿和儿童期铁代谢的特点。
胎儿在孕期后3月从母体获得铁量最多。
0~2月婴儿可利用贮存铁,加之吸收外源铁,不易发生缺铁。
4月以后婴儿贮存铁耗竭,饮食中含铁量少,生长发育迅速需铁量增加,易发生IDA。
6月~2岁小儿发生率高。
第十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