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国学研究-文化的馈赠.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学研究-文化的馈赠.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1/10/2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学研究-文化的馈赠.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学研究-文化的馈赠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汉族不断与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形成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相融合。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打破。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从明代中叶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志性的变化。此后,向西方学****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然屏障,一方面保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的交流。总的看来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毕竟不多,交流的地域也不广。当中华文明发展到鼎盛期后,特别是当世界上其它地区的文明实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它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自己。可是在这个历史的关头,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固步自封,不图进取,丧失了历史机遇,遂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这是我们回顾中华文明史的时候不能不深感悲痛的,也是我们应当牢牢记住的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种种呼号与努力,无非以此为中心。直到今天,打开大门与走向世界,仍然是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打开大门,是在保持自己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它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是带着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之中。
  当前世界形势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但这种状况不应当也不会导致民族文化特色的消亡。我在1998年北大举办的汉学研究国际会议上,提出“文化的馈赠”,得到许多学者的响应。文化的馈赠是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创新活动,各个民族既把自己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馈赠的态度是彼此尊重,尊重别人的选择,决不强加于人。馈赠和接受的过程是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馈赠和接受的结果是多种文明互相交融、共同发展,以形成全球多元文明的高度繁荣。因为多元的文明本来就各具本色,吸取外来文明的内容、分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