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秋瑾纪念馆参观有感.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秋瑾纪念馆参观有感.doc

上传人:相惜 2021/10/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秋瑾纪念馆参观有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范本,供参考!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范本,供参考!
秋瑾纪念馆参观有感
秋瑾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南和畅堂18号,坐北朝南,木构筑,深五进,均为阴阳分瓦硬山造,是一座较典型的江南民居。这里北靠林木苍翠的塔山,离清波荡漾的鉴湖不远,境古雅清幽。秋瑾纪念馆大门上面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的“秋瑾纪念馆〞匾额。
  孙中山曾写挽联纪念她: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毛泽东的诗作赞她为“忧忡为国痛断肠〞的绍兴名士之一: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秋风吟,即指女士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
 她就是秋瑾,风华绝代之女性,近代中华巾帼第一人。
 绍兴是秋瑾的故土,也是秋瑾牺牲之地。秋瑾自号鉴湖女侠,鉴湖既在其故土绍兴。绍兴有秋瑾的四处纪念地:和畅堂秋瑾故居,大通学堂,风雨亭,轩亭口秋瑾就义处(秋瑾纪念碑)。距绍兴不远的杭州西湖西泠桥畔,是秋瑾墓。我读过秋瑾的诗词文章,对她非常敬仰。在南方工作期间,我有幸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秋瑾的遗迹。
秋瑾生于福建,少女时代回祖籍绍兴生活,就住在和畅堂。她少年聪颖,作诗填词,才名卓著。更可贵的是她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诗词自娱的咏絮才女,她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豪迈人生。她慨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自信“他年书勒燕然石,应有风云绕笔来〞。她喜爱武术,去萧山外祖家跟表兄学习骑马击剑,回到绍兴后每日清晨到和畅堂后的塔山刻苦练习,练就了一身矫健身手。这更让她英姿飒爽,豪放潇洒。
 虽然秋瑾是如此的卓杰,但她也逃不脱当时封建家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安排,父母把她嫁给了湘乡富绅之子王子芳。王子芳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秋瑾秉性端庄凝重,性格又热情豪放,与纨绔子弟格格不入。“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可以想见。在致友人的信中她写到:
 “瑾生不逢时,性难谐俗。身无傲骨,而苦乏媚容,于时势而行古道,处冷地而举热肠,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
为了追求知音和理想,她甚至愿意献出生命:“交游薄俗情都倦,世路辛酸味久谙。绿蚁拼将花下醉,黄庭闲向静中参。不逢同调嗟何益,得遇知音死亦甘。〞
但有着烈火般性格的秋瑾决不会就此陷于沉闷无聊之中,她必然会冲破牢笼,追求自由与光明。在北京期间,她耳闻目睹了维新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无耻卖国,洋人的横行凶残,这些都激起了秋瑾强烈的义愤。在北京她还结识了吴芝瑛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友人,接触了大量新思想的报刊书籍。这时候的秋瑾已不是那个闺阁中对月吟诗的女子,她已成为一把锋锐的利剑,要穿透那茫茫的暗夜,拯救危难中的祖国。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志向宏大的秋瑾不可能被那个俗子王子芳束缚一生。当时的大量留学生包括鲁迅,陈天华,邹容等这样的精英赴日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日本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一大据点。赴日本留学就成为秋瑾的选择。其夫王子芳竭力阻拦,断绝秋瑾的经济来源,甚至无耻地窃取秋瑾私蓄首饰。但秋瑾决心既定,虽千难万险决不能阻其行,她仍然变卖剩余首饰筹备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