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食品中药物残留的色谱检测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3,308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品中药物残留的色谱检测技术.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25 文件大小:3.2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品中药物残留的色谱检测技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食品中药物残留的色谱检测技术
第一页,共40页
仪器方法的检测流程
样品采集
提取净化
索氏提取、液-液、固-液、
微波、超声、柱层析等
仪器分析
根据目标物的性质
选择不同方法
第二页,共40页
仪器检测技术
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GC-MS/MS)
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
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色谱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第三页,共40页
俄国植物学家Tswett于
1901年发现:利用吸附
原理分离植物色素。
1906年Tswett 创立“chromatography”—“色谱法”新名词;
1907年在德国生物会议上第一次向世界公开展示显现彩色环带的柱管;

色谱分析法的历史
第四页,共40页
1935年Adams and Holmes 发明了苯酚-甲醛型离子交换树脂, 进一步发明了离子色谱
1938年Izmailov 发明薄层色谱
1941年Martin & Synge 发明了液-液分配色谱
1944年Consden,Gordon & Martin 发明纸色谱
1952年Martin & Synge 发明气-液色谱
1953年Janak发明气-固色谱
1954年Ray发明热导检测器
1955年世界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
1957年Martin & Golay 发明毛细管色谱
1959年Porath & Flodin 发明凝胶色谱
1960年液相色谱技术完善
第五页,共40页
高选择性
分离单组份定性定量
高效能
高灵敏度
检出限量低至10-1l g的物质,适于微量和痕量分析。
色谱法的特点
第六页,共40页
气相色谱分析
系统构成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
工作原理
样品高温瞬间汽化-色谱柱分离-检测
适用
易挥发的小分子有机物
难挥发性成分经衍生化检测
第七页,共40页
气相色谱-分离系统
色谱柱
填充柱,毛细管柱
色谱柱选择: 按样品极性 弱极性样品,可选OV-1,SE-30,OV-101,SE-52,
SE-54 中极性样品,可选OV-17,OV-1701,XE-60,OV-225,
OV-210 极性样品,可选PEG-20M,FFAP,OV-275,DEGS
第八页,共40页
气相色谱-检测系统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破坏型
含碳的有机物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非破坏型,选择性
电负性强的化合物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破坏型,选择性
含硫磷的化合物
热导池检测器(TCD ):非破坏型,选择性
永久性气体
第九页,共40页
气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反式脂肪酸的检测(衍生,FID)
苯,***苯,***酚类(直接进样, FID)
有机***农药(ECD)
有机磷农药(FPD)
第十页,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