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桥梁工程规划方法论.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桥梁工程规划方法论.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10/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桥梁工程规划方法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桥梁工程规划方法论
? 桥梁工程规划方法论 桥梁工程规划方法论 凤懋润1,赵正松2
(1. 交通运输部,北京100736;2.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 要: 工程全寿命周期包括规划、建造和运营维护三个主要阶段。规划阶段是论证工程必要性、可行性和顶层设计决策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我国跨江海桥梁工程为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法系统阐述了桥梁工程规划阶段的主要方法和路径,凝练出具有工程“共性”与桥梁“个性”的规律性方法论。本文认为“交通需求”驱动工程建设的供给,前瞻性的需求分析创造新的社会资源;“权衡比选”是工程多种可行方案优化的普适方法,是构建结构、功能、效益合理化概念模型的进路;“辩证统筹”充满技术与非技术性复杂矛盾问题,是工程规划论证与迭代式降解决策的哲学方法,是规划阶段方法的精髓。 关键词: 桥梁;工程;方法论;规划;交通需求;权衡比选;辩证统筹 引言 桥梁工程是满足人类对“行”需求的造物活动,通过跨越自然天堑(江河湖海、峡谷沟壑)以实现社会沟通交流的目的。 近30年来,我国展开了大规模的路桥工程建设,在新建的300多万公里的公路上架起了50多万座桥梁,占我国现有桥梁总数量的 80%和桥梁总长度的 86%,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跨江海、山谷的特大型桥梁工程相继被建造成功。黄河上已架起桥梁 200余座、长江上已有桥梁 150余座,这两条“母亲河”的干流上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现代桥梁。过去以“小时”、“天”计的江河轮渡和翻山越岭的茶马古道,被以“分钟”计的“桥面驰行”所取代。这些全天候的通道贯通了南北东西,路网由相互孤立、割裂的“局域网”联通成为统一的“广域网”,改变了“划江河分治”和“以山谷分界”的局面,产生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出深远的历史性影响。 回顾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认真总结桥梁建设的工程实践,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方法,升华为“工程方法论”的哲学高度,对于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工程哲学服务于现实工程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工程方法论的桥梁案例研究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国家重点工程和涉外项目的特大型公路桥梁项目为研究对象(如图1所示),探索全寿命周期(规划-建造-运营)的工程方法与方法论。本文着力于探讨桥梁规划方法论的一些问题。 桥梁工程是造福民生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公共工程,是一项集成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一项桥梁工程建设方案的决策,要历经路网规划研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立项研究)、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方案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阶段”,亦即“规划”阶段。 桥梁工程规划的基本路径与方法是:从经济社会全局、区域整体规划、综合运输系统等宏观约束条件出发,以目标需求为导向,运用创造性、建构性的工程思维,综合考量工程技术要素和包含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在内的非技术要素,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反复比选确定工程建设方案(涵盖建设条件、工程规模、技术标准、桥位桥型、建设工期和造价等主要内容),以使最终所决策的工程方案充分体现“安全、适用、耐久、环保、经济、美观”的建设理念。 图1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跨江海桥梁案例 1 工程必要性论证 ——“交通需求”驱动工程建设供给,是桥梁建设必要性、工程规模、主要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