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5
文档名称: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ppt

格式:ppt   大小:5,695KB   页数:1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25 文件大小:5.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第一页,共135页
概 念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食源性疾病暴发一般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第二页,共135页
不同类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聚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病例仅有一餐共同暴露
学校、企业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病例发病前多次同餐,暴露餐次不明确
商业化食品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病例互不相识、涉及多个地区
第三页,共135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目的
控制暴发的蔓延,防止将来发生类似暴发
查明受污染的食物
识别与宿主、病原体、环境相关的特异性的危险因素
调查病原体污染、生长、存活、繁殖等影响因素
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评估
强化食品安全策略
第四页,共135页
卫生部《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承担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职责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相关机构(以下简称调查机构)对发生或可能发生健康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十一条 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
(二)统一个案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
(三)采集有关标本和样品;
(四)描述发病人群、发病时间和发病地区分布特征;
(五)初步判断事故可疑致病因素、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
(六)根据调查需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判定事故有关因素的,应当及时作出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以下简称调查结论)。
第十二条 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访谈相关人员,查阅有关资料,获取就餐环境、可疑食品、配方、加工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过程危害因素控制、生产经营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信息
(二)现场调查可疑食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食用等过程中的相关危害因素;
(三)采集可疑食品、原料、半成品、环境样品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生物标本。
第五页,共135页
2010年全国108起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报告评价
3起事件(3%):有初次、进程报告,无结案报告。
2起事件(2%):无报告附件。
制定病例定义:10%
病例搜索:14%
潜伏期的描述:64%
首发病例信息:67%
罹患率的描述:23%,(92%可以计算罹患率)
绘制流行曲线:14%
确定可疑餐次:70%
确定可疑食品:28%
对污染环节进行溯源调查:5%
第六页,共135页
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的步骤
现场初步评估
制定病例定义
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
描述疾病及分布特征
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
食品环境卫生学调查
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第七页,共135页
现场初步评估
查阅临床资料
病历记录
查阅血常规、便常规检测报告
访谈部分病例收集相关信息
尽早采集合适的临床标本和食品标本
第八页,共135页
访视5-10例病例了解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人口学资料
发病信息
发病时间、首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就诊及治疗情况
检测情况
暴露信息
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病例?
发病前饮食史
你认为自己得病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识的人中是否也有人得了相同或类似的疾病?
你与他们有无进食相同餐次或进食相同食物?
进食可疑餐次/可疑食物的时间
第九页,共135页
选择特殊病例进行访谈
晚餐时间
4月18日 4月19日
病例数
时间:最早/最晚发病
人群:
年龄较大/较小
食品从业人员
地区:居住在暴发地区以外
第十页,共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