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试行) 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 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 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 在征求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现编制本指引。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 Greenway ) 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 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 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 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 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 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 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 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 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 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绿廊系统: 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 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人工系统: 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 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 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 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 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三、绿道线路的选择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 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 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 布局的整体性, 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 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四、绿道的规划设计要点(一) 绿道规划设计应遵循《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和《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的要求,按本指引的规定,因地制宜实施建设。(二) 绿道的总体规划设计。要突出经过地的地方人文特色, 充分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 不破坏地质地貌、原有植被、水源山体、历史、文化资源、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要尽量利用现有设施, 少征地, 减少硬底化和建筑。绿道实施范围要划定绿线。(三) 绿道的区域连接。包括城市之间、区与区之间绿道要相衔接,市区绿道应与城市历史文化步行系统相衔接。绿道规划尽量减少与公路交通、轨道交通的交叉, 确有交叉时要注意安全设计。(四) 绿道涉水部分设计。要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营造良好的水景景观, 做好绿廊内的水土流失防控, 建设好截排水系统, 具体参照《涉河( 堤防) 绿道行政许可工作指引》、《流溪河绿道建设水务部分技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