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公路交叉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5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路交叉设计.docx

上传人:小雄 2021/10/26 文件大小:1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路交叉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公路交叉设计
【本章学****要点】本章重点讲述公路与公路、管线交叉的形式及各种形式平面交叉、 立体交叉的适用范围,通过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平面交叉的设计内容与设计方法,立体交 叉图形识别-
在公路网中,公路与公路、管线纵横交错,形成交叉。相交公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称 为平面交叉,交叉的地方称交叉口,相交的公路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称立体交叉。
第一节 公路交叉口分析
在平面交叉口上,不同方向的车流和行人互相影响干扰,不但会降低车速、阻滞交通、 降低通行能力,而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平面交叉口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交通的 咽喉部位,它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所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公路的交叉规划和设 计,必须符合安全、经济、合理、舒适和美观的要求。
一、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各车流驶入交叉口后,以直行、右转弯或左转弯的方式,汇入欲行驶方向的车流后再驶 离交叉口。由于行驶方向的不同,车辆间的交错就有所不同。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此时 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大于45 ),两车可能发生碰撞,这些地点称冲突点;当来向不同而汇驶 同一方向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45°),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合流点。 显然,交叉口的冲突点和合流点,是危及行车安全和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统称危险点,其 中,冲突点的影响和危害程度比合流点大得多。因此,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消除、减少冲 突点,或采用渠化交通等方法,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的冲突 点和合流点的分布如图8 — 1示。图中,"为冲突点,"。"为合流点。
a)三路交叉口
b)四路交叉口
u)五路交叉口
图8-1平面交叉口的危险点
分析图8 — 1后可知:
交叉口危险点的多少,视交叉口相交路线的数量和型式而异,且随相交路线数量的 增加而显著增加。如图8 — 1中a)为三路相交的交叉口,有3个冲突点、3个合流点;b) 为四路十字形交叉口,有16个冲突点、8个合流点;c)为五路交叉口,有50个冲突点、: 15个合流点。因此,在规划设计交叉口时,除特殊情况外,交会卧岔路不得多于4条。并: 采用合理的交叉口布置型式,以简化交通,减少危险点。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如图8-lb)中,如果没有左转车辆,则冲突点 就山16个减少为4个;又如图8-2示,同样是四路十字型交叉口,如果采用信号灯或交通 警察的等交通管制后,冲突点即减少为2个、合流点减少为4个。因此,在交叉设计中,如 何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是保证交叉口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关键 之一。
图8-2交通管制后的危险点
二、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
减少或消 灭冲突 点的措 施有:
建立交通管制'如装设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察指挥交通,使直行车和左转弯车的 通行时间错开。
采用渠化交通如适当布置交通岛限制行车路线,使车流按一定组织方式通过交叉 口,可把冲突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又如采用环形交叉(俗称转盘),使进入交叉口后的车 辆按逆时针方向环绕中心岛作单向行驶,至所要去的路口驶出,均以同一方向循序前进,就 消灭了交叉口的冲突点。
创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分别设在不同标高的车道上行驶,互不干扰,这 是彻底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的办法,但立体交叉造价高,有的立体交叉仍有平面交叉问题, 所以不能随意采用立体交叉。
为了交通安全,应在交叉口前设置交叉的标志牌,使驾驶员有精神准备;同时,交叉口 处应具有足够视距,使驾驶员能看到各方向来车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为确保交叉口过往行人的安全和减少行人对交通的影响和干扰,除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 教育外,必要时应在交叉口设置人行横道和其它交通安全设施。
第二节公路平面交叉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一) 基本要求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二) 设计任务
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交叉口的视距范围。
立面布置需符合行车和排水的要求。
处理好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关系。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交叉时,平、纵线形要全 盘考虑、相互配合,使各自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但一般应首先保证主要公路线形的 舒顺、平缓。
正确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如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合理布设交通 岛和人行横道等。
综上所述,路线交叉的规划与设计,应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交通组成和车流分布情 况,并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土地使用情况,分别进行单独设计。改建公路时,还应研究交叉 处交通事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建设计。
二、平面交叉口的技术要求
公路与公路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