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栖霞名胜古迹.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栖霞名胜古迹.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栖霞名胜古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栖霞名胜古迹栖霞山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 20 公里处, 山呈伞形, 古名(伞) 山(山状如) 。因山中产“滋润摄(养)生”的草药,又名摄山。南朝建栖霞寺于此, 山又以寺名改称栖霞山。山有三峰, 主峰三茅峰海拔 284 米, 卓立天外, 又名凤翔峰; 东北一山, 形若卧龙, 名为龙山; 西北一山, 状如伏虎, 称作虎山。栖霞山驰名江南, 不仅因为有一座栖霞寺, 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塔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 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栖霞, 红叶如火,层林尽染,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公元 601 年,隋文帝将“舍利”(佛骨)分送全国八十三州建塔收藏,指定“先往蒋州栖霞寺”。栖霞寺在唐初更名为功德寺,扩建殿宇 49 所,成为东南巨刹,与山东长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四大丛林”。此后,该寺几经兴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年)重建。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 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明征君碑在栖霞寺门前北侧, 是南京地区惟一的一块唐碑。此碑是为纪念栖霞寺的创始人明僧绍而刻制的, 明征君是对明僧绍的尊称。明僧绍, 字承烈, 号栖霞, 平原人(今属山东), 南朝刘宋元嘉期间( 424 ~ 453 年) 曾中举。他隐居在摄山 20 余年,宋、齐两朝皇帝曾几次下诏,征他入朝作官, 他坚辞不受, 人们称其为“征君”。由于他甘心隐居,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隐君”。南齐永明元年( 483 年) ,明僧绍建“栖霞精舍”于此,后舍宅为寺,发展成栖霞寺。明僧绍的五世孙明崇俨, 因擅长方士之术, 受到唐高宗的宠信, 为他的先祖争取到一方御碑, 名为“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所撰。碑阴镌刻“栖霞”两个大字,相传是唐高宗李治亲笔。碑的全文 2376 字,叙述了刘宋时期明僧绍信佛教, 隐居栖霞, 皇帝征召他为国子监祭酒等官时, 他都婉言谢绝的故事。碑文是行书体, 笔力遒劲, 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高正臣早年练****王羲之书法, 后来又吸收了唐初褚遂良的书法, 并融会贯通, 自成一家, 在书法艺术上具有较高的造诣。此碑高 米、宽 1 米、厚 米,虽经风雨侵蚀,但保存较好,是研究我国唐代历史和文学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之一。在栖霞山凤翔峰的西南麓, 有著名的千佛岩。南齐永明七年( 48 9年), 明僧绍之子与法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佛窟。三圣像在西岩壁上,其正中无量寿佛像高 米,两侧为各高约 10 米的观音、势至两菩萨, 合称“西方三圣”, 是千佛岩中最大的造像。相传梁大同六年( 540 年)千佛岩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千佛岩上下呈五级, 层次分明,佛龛大者数丈,小者盈寸,共有佛龛 250 座,摩崖造像 500 座,号称千佛。幕府山幕府山位于南京市中央门外,北临长江,西起上元门, 东至燕子矶, 属宁镇山脉北支西段, 东西长约 6 公里,宽约 公里,主峰海拔 205 米。幕府山一面临江,峭壁陡岩, 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81 ~ 1982 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幕府山附近发掘到刻有五凤元年( 254 年)和永安四年( 261 年)的砖地券若干方, 上面刻有“大男九江黄甫, 年八十, 今于莫府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