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科学研究中怎样提出科学假说摘要:科学假说在当今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得失,是人们探寻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首先运用大量的事例详细的介绍了科学假说的特点,又叙述了科学假说在演变成科学理论中的作用,最后通过例子阐述了科学假说的形成问题。以期怎样深入浅出的提出科学假说。关键词: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猜测性探究真理科学假说是一种复杂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们运用科学思维,根据已知的事实材料,对未知的事物及其规律所作的推断和假定,是一种带有推测性和假定性的理论形态,是没有经过实践充分证实的理论。恩格斯指出: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形式,假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在我们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尤其对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参与竞争的学生,培养探究形成假说的能力,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十分紧迫的。然而,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科学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又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检验的呢?而经过检验的科学假说,或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又是怎样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呢? 毫无疑问, 这些问题应该首先进入科学哲学的视野。一、科学假说的巨大影响为了解科学假说及其特点,我们看看科学家培塞尔对天狼星有伴星的猜测是怎样进行的。在 1844 年, 德国天文学家培塞尔研究天狼星位置的变化,发现天狼星的运动具有周期性的偏差,即忽左忽右地摆动。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这在当时是天文学中的一个谜。他根据对天狼星观测的材料, 以万有引力定律为理论根据, 对天狼星位置的周期摆动做出假定性的解释: 可能是因为有一个光度较弱、质量较大的伴星,它们围绕着共同的引力中心运转,随着伴星位置的不同,就使天狼星具有周期性的摆动现象。这就是培塞尔提出的科学假说。 1862 年,人们真的观察到了天狼星的伴星,培塞尔的科学假说被证实了。其实随着各门科学在发展中,都提出过一定的科学假说。在天文学中,康德· 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地质学中,李四光提出的地质力学的假说;在物理学中,关于原子结构各种模型的假说; 在化学中,关于元素周期性变化的假说; 在电学领域,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证明了自己的“闪电确实是一种放电现象,与室内电火花一样”的假说,揭开了神秘的雷电之谜;在生物学领域,中国辽西发现的古鸟类和带毛恐龙的事实,使“鸟类起源于恐龙以及一些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是热血动物”这样的科学假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理论的出现被称为是古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在地球科学领域,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后来发展成“板块构造学说”,并成为 20世纪地球科学的主流。有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科学假说的对科学研究的巨大影响。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在我们的研究和学习当中正确提出自己的科学假说呢? 在科学领域里的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测或假想——制订计划——实验探究——形成结论——实验验证”等。二、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在要进行科学假说的提出之前,明白科学假说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非常必要的。 1、假说具有猜测性假说之所以称为假说,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毛坯”,是具有一定猜测性的理论“预制品”,在未证实之前只能说是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推断、猜测。假说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和证明,才能上升为理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