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5
文档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人教版全).doc

格式:doc   大小:591KB   页数:1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人教版全).doc

上传人:相惜 2021/10/26 文件大小:5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人教版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可编辑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可编辑

备课修改栏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受。
课时安排: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2、数的产生………………………………1课时
3、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4、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时
5、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1亿有多大?……………………… 1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可编辑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可编辑

备课修改栏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 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数位
……万千百十个 →计数单位
可编辑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可编辑

备课修改栏
二、学****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投影出示:(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这些知识点。
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可编辑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可编辑

备课修改栏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认识数级.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
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按照我国计数的****惯,,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
认识“数值”
三、巩固练****br/>1、课本第8页练****一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识.
2. 课本第8页练****一的第3题
可编辑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可编辑

备课修改栏
四、课堂总评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