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小儿发热护理.ppt

格式:ppt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发热护理.ppt

上传人:xxj16588 2016/7/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发热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高热的护理儿门诊:卢娟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即体温的异常升高,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 ~ ℃,腋温 36 ~ 37 ℃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 ~ ℃,肛温比腋温约高 ℃左右。若腋温超过 ℃,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 1 ℃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 ℃~ 38 ℃、中度热 ~ 39 ℃、高热 ~ 40 ℃、超高热则为 41 ℃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概念: 病因: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发热的分类和病理机制: 分类: 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所致。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热。 2)抗原-抗体反应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 3)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心衰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特点是高热无汗) a. 物理性如中暑,日射病 b. 化学性如***中毒 c. 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等颅内损伤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类多为功能性的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热型较规则,波动范围较小,多在 度以内。病理机制:(略)由于各种原因导至产热大于散热。发热的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疲乏无力,畏寒或寒战。此时量体温不高甚至低于正常范围。我们的护理措施要注意保暖如多加衣服,多喝开水。 2)高热期:达高峰之后就会保持一定时间,此时的护理措施要解开衣服加快散热或根据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护理措施要指导家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注意测量体温以防虚脱。高热过久对机体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1)高热使代谢增加,耗氧量也大大增多。体温每升高 1度,基础代谢增加 13% 2)高热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 1度,心搏加快约 15 次/分,故心管负担加大。 3)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也可发生过度抑制引起昏睡、昏迷。特别是婴幼多见。 4)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运动减慢,故食欲不振, 腹胀、便秘等现象 5),持续高热反而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不利于康复。护理措施: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 4次/d,高热时至少应 1次/4h ,待体温恢复正常 3天后,改为 1~2 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3、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4、降低体温,腋表温度> ℃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 30 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5、休息及环境护理:应特别重视患儿的休息,提供患者合适的休息环境, 如果发热时间过久,温度过高,会使患儿体内营养物质及氧的消耗大大增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应让患儿多卧床休息。室温维持在 18 ~ 22 ℃左右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6、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配现用。 7、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同时,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明显减弱,因此,不宜多食油腻、辛辣之品,应平衡营养膳食,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 3000ml/d 为宜。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出汗。 8、做好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龈炎等,要及时清洁口腔,最好每次进食后用盐水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