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海峡西岸经济区.ppt

格式:ppt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峡西岸经济区.ppt

上传人:xgs758698 2016/7/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峡西岸经济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由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当初福建就曾提出过闽南金三角的概念,此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根据形势的发展,上述设想逐渐扩展成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2006 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分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再次重申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 2009 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范围海西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 6000 ~8000 万人,其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海西经济区包含地区▲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南平▲浙江:温州、丽水、衢州; ▲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 ▲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五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潮州经济区构想以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为支撑,连接漳州、莆田、宁德,对接三明、南平、龙岩,加快形成福建省城市体系的总体布局;加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建立产业集群,集聚规模效益。经济区主体-福建省经济区建设总目标通过 10~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海峡西岸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发展壮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新步伐,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协调,消费、投资、出口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建设方针(一)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对外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和更加完善、更加规范的外经贸促进政策体系,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展,对外贸易商品和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引进先进技和管理经验步伐加快。国际友城、友协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闽台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闽港闽澳合作全面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协作更加密切, 与中西部及其它省区的合作交流更加深入。?(二)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镇体系更加合理, 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以创新型省份和文化强省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更加健全,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