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A
第一页,共17页
周次
实验名称
学时数
6
光学显微镜构造和使用
3
7
叶绿体的荧光观察
3
8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3
9
红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渗透性
3
10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观察
3
11
蟾蜍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3
本学期细胞生物学实验开设项目和时间安排
第二页,共17页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构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普通光镜、暗视场显微镜、相差、荧光、微分干涉差、倒置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简单介绍电镜原理。
2. 了解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光路合轴方法,了解显微摄影的基本操作。
第三页,共17页
二、原理和方法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1. 普通明场光学显微镜各零部件构成:镜座、柱、筒、臂、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光源及光源聚光镜,视场光阑、孔径光阑、镜台下聚光器、聚光器前透镜、物镜和目镜。
2. 物镜的种类: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平场物镜。
3. 显微镜的光路原理(略)
光源色光→视场光阑—折射→孔径光阑→聚光镜→样品在物镜后焦平面成像→目镜观察
第四页,共17页
4. 显微性能参数
显微镜的性能参数包括分辨率、放大率,焦点深度、视场宽度等。
1)分辨率:R= /.; .=nsinα/2
式中:n=介质折射率;α=孔径角(镜口角,物镜最边缘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成的交角),.=数值孔径(镜口率,numeric aperture)。镜口角总是要小于180˚,所以sina/2的最大值必然小于1。
2)显微镜总放大率(Mt)=物镜放大率×目镜放大率×摄影透镜放大率;
有效放大率 = 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故需根据物镜选配适宜的目镜。
第五页,共17页
5. 显微镜的使用
1)光路合轴:镜检与摄影前,使照明光线与显微镜光轴合一即为光路合轴,整个过程涉及到聚光器调中和光源灯丝调中两部分,详细过程参阅教材。
2)光阑的调节:视场光阑用于控制照明光束可以限定视场大小;孔径光阑用于限定聚光器孔径大小。调节时以视场光阑内缘外切孔径光阑为基准。
第六页,共17页
二)暗视野显微镜
特殊部件:暗视野聚光器/暗视野光挡
1. 由于聚光器构造的特殊性,导致直射光线不能进入视野,此时视野黑暗。光线斜向照射时,样品产生散射光,一部分散射光线可以进入视野,在黑暗视野中样品边缘明亮。
2. 暗视野光档:光挡直径取决于物镜数值孔径,光挡恰好能挡住物镜通光孔径。另一个问题是暗视场聚光器的调中。
第七页,共17页
暗视野照明方式
第八页,共17页
三)相差显微镜
部件构成:环状光阑,相差物镜
1.这种显微镜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光线经环状光阑投射样品的直射光和衍射光透过物镜相差板时,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光程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光线透过标本后发生折射,偏离了原来的光路,同时被延迟了1/4λ(波长),如果再增加或减少1/4λ,则光程差变为1/2λ,两束光合轴后相互干涉加强,振幅增大或减小,提高反差,造成不同的反差效果。
2. 聚光器调中,需要借助调中望远镜调中。
第九页,共17页
四)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部件构成:起偏器+DIC棱镜+DIC滑行器+检偏器
偏振器装在聚光器的前面,使光线发生线性偏振,聚光器前的DIC棱镜可将一束光分解成偏振方向不同的两束光(x和y),二者成一小夹角。聚光器将两束光调整成与显微镜光轴平行的方向。最初两束光相位一致,在穿过标本相邻的区域后,由于标本的厚度和折射率不同,两束光产生了光程差。在物镜的后焦面处安装了第二个DIC棱镜,即DIC滑行器,它把两束光波合并成一束。这时两束光的偏振面(x和y)仍然存在。最后光束穿过第二个偏振装置,即检偏器,检偏器与起偏器的方向成直角。检偏器将两束垂直的光波组合成具有相同偏振面的两束光,从而使二者发生干涉。于是在灰色的背景上,标本结构呈现出亮暗差,成像效果有浮雕立体感。为了使影像的反差达到最佳状态,可通过调节DIC滑行器的纵行微调来改变光程差,改变影像的亮度,使标本的细微结构呈现出正或负的投影形象,三维立体感明显。
第十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