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辛弃疾的豪放诗词《水龙吟.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辛弃疾的豪放诗词《水龙吟.doc

上传人:lily8501 2021/10/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辛弃疾的豪放诗词《水龙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页 /总页数 7 页
辛弃疾的豪放诗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词的上片先写秋景,由水到山,景中含情。登上建康的赏心亭,可以遥望江北,而江北在当时已经沦陷,是辛弃疾一生都想收回之地。因此,那“千里清秋”之“楚天”、“水随天去”之“水”、“献愁供恨”之“遥岑”都是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的美景。开头两句,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点出“愁”、“恨”两字,而开始抒情。正在作者愁恨之时,又见夕阳西下,又闻孤雁声声哀鸣,不禁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那“落日”是南宋没落的象征,而那“断鸿”则是作为“江南游子”的作者的写照
第2页 /总页数 7 页
既然北伐无望,既然漂泊太苦,你干脆闲居归隐,做一个自在散人罢了,何苦还要苦苦挣扎?可是,如果有此想法,那就不是辛弃疾了。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心中充满无限悲愤。他看着腰间佩戴的宝刀,它已许久没有出过鞘了,作为“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这是何等的悲哀。他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聊以发泄胸中难以言说的抑郁苦闷之气。只是,拍遍了栏杆,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这几句直抒胸臆,以典型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看“吴钩”,唐朝李贺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句,“吴钩”已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第二个动作是“拍栏杆”,据载,刘孟节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借发泄心中激愤。这两个动作把作者的失落、痛苦、愤恨等多种情绪表现得极为透彻。
下片连用历史典故,直接抒情言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引用晋人张翰(字季鹰)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的故事。“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句引用三国时许汜求田问舍被陈登轻视的故事。“树犹如此”引用桓温北征时,看到自己种的柳树已长几围,遂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作者连用三个典故,是说自己虽然怀念家乡,但却绝不学张季鹰、许汜那样贪图安逸,自己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只可惜时不我待,恐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末三句是写作者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更无知己,徒留伤心。
  扩展阅读:辛弃疾的词
第3页 /总页数 7 页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