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一、读——是解答的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 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 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 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 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38. ( 26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 1902 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 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8分)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 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915 年 10 月)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8分) ? 39. 材料一(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 “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 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13 分)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