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心脏听诊.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脏听诊.doc

上传人:相惜 2021/10/29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脏听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文档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文档
心脏听诊
(一) 心脏瓣膜听诊区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传统的有5个听诊区:
① 一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 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 Erb区;
⑤ 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二) 听诊顺序
依次为:心尖区开始至肺动脉瓣区,再依次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
(三) 听诊内容
1.心率(heart rate):指每分钟心搏数。
正常范围:***:60-100次/分,女性稍快,老人偏慢儿童偏快。
心动过速:***心率大100次/分,婴儿大于是150次/分
心动过缓:心率小于80次/分者。
心动过速与过缓均可由多种生理性、病理性或药物性因素引起。
2.心律(cardiac rhythm)指心脏跳动的节律。
正常人心律规则;
窦性心律不齐: 部分青年人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心律;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一般无临床意义。听诊所能发现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脉搏短绌:心房颤动时,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心率快于脉率,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少数原因不明称特发性房颤。
精选文档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文档
3.心音
(1)第一心音:
时间:出现在心室的等容收缩期,即心室收缩的开始,~。
组成成分:其中第一和第四成分为低频低振幅的振动,第二、三成分为较高频率和振幅的振动;后两成分为S1的主要成分也是其可听到的成分。
机制:瓣膜起源学说。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二成分,三尖瓣的关闭产生S1的第三成分。由于瓣膜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张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听诊特点: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响,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听诊部位:心尖部最响亮。
(2)第二心音:
时间:心室的等容舒张期开始,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约在心电图T波的终末或稍后。
组成成分:第二心音也由四个成分组成;其中第二成分为较高频率和较高振幅的振动,是第二心音可听到的成分。
机制:
S2第二成分的产生是血流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突然减速和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瓣膜振动所致。
S2第二成分分为二个成分:主动脉瓣关闭在前,形成该音的主动脉瓣成分,肺动脉瓣关闭在后,形成该音的肺动脉瓣成分。
听诊特点: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S1弱,历时较短()。
听诊部位:心底部最响亮。
(3)第三心音:
时间:心室快速充盈期之末,-,
组成成分:为低频低振幅的振动。
机制:心室快速充盈末血流冲击室壁,心室肌纤维伸展延长,使房室瓣、胆索和乳头肌突然紧张、振动所致。
精选文档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文档
听诊特点:音调低钝而重浊,持续时间短()而强度弱。
听诊部位:心尖部及其内上方于仰卧位较清楚。正常情况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听到。
(4)第四心音
时间:心室舒张末期,(收缩期前)。
组成成分:低频低振幅振动。
机制: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房室瓣装置,包括瓣膜、瓣环、位索和乳头肌) 突然紧张振动有关。
听诊特点:不能被人耳所闻,在病理情况下可听到,低调、沉浊而弱。
听诊部位:心尖部及其内侧较明显。
第一和第二心音判别:
① S1音调较S2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S2时限较短,在心底部较响;
② S1至S2的距离较S2至下一心搏S1的距离短;
③ 心尖和颈动脉的向外搏动与S1同步;
④ S1和S2鉴别:寸移法确定。(先听心底部肺动脉瓣区和主动脉瓣区,心底部的S1与S2易于区分,再将听诊器胸件移向心尖,边移边默诵心音节律,即可确定。)
4.心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 心音强度改变:
1)第一心音强度的改变:
① S1增强:
二尖瓣狭窄:由于心室充盈减少减慢,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位置低垂,心室充盈减少,心室收缩时间缩短、左室内压上升加速,造成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