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儒家文化的传播
1
儒家文化的传播
儒家文化圈的概念: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因儒学的影响尤为深远,所以也称“儒家文化圈”。
儒学传播的途径:三国的历代王朝都设立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私人办学也普遍教授儒学;三国都建有崇奉孔子的文庙,定期举行祭孔大典;越南和朝鲜都仿照中国,以科举制选拔官员,考试科目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日本学生在中央或地方官学中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
2
精品资料
3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儒学适应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又蕴含着融合冲突的积极因素,这使它具有很强的普世性,为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各国普遍接受,成为立国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明圈。
特征:
5
儒家文化的传播
过程:始于16世纪;耶稣会士来华后,更对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的翻译与西传;进入17世纪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渐具规模,译文日益完善;18世纪中叶,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
实例:罗明坚曾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译文;利玛窦不仅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西方,还在《利玛窦中》中以很大篇幅对儒学及其社会影响作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金尼阁对“五经”作了部分翻译,刊印于杭州;柏应理在巴黎以拉丁文编著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重点)。
影响:18世纪的许多启蒙思想家深受启发,大加赞赏,孔子与儒学由此成为启蒙运动中的一面思想旗帜。
6
举例:《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泰西水法》; ,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崇祯历书》,传教士参与。
早期西学东渐:
18世纪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是互相的,中学西渐中也有西学东渐。
7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
【曲阜孔庙】
孔庙 孔林 孔府
8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截至2006年3月,已有54所孔子学院在3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100所以上。
在2004年曲阜孔庙第一次实现官方祭孔、2005年全球30多个城市共同举行全球联合祭孔之后,今天的祭孔大典已经由原来的一项文化旅游活动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动祖统一的“国之大典”。
9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
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
十大思想家之首。
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哲学节在中国”活动中,“谁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调查结果公布,排名第一位的是柏拉图,孔子紧跟其后排在第二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