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息技术计划总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规
中小学实验教学常规
(试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才能和创新认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治理,整体推进全面素养教育,依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实验教学标准》等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实验教学常规。
实验教学常规包括: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课外活动、实验研究、教学评价等七个根本环节。
一、计划
1、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老师必须熟悉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通读教材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全期实验教学计划。计划中应该简要分析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任教科目的实验内容,明确提出全期实验教学目的要求,主要措施,教学进度等。教学进度需明确到第几周的第几课上实验课。实验教学计划要按时交给教诲处备查。
2、制定学生实验(含探究活动,下同)计划。老师应依照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制定学生实验计划,在计划中要提出不同阶段教学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学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培养什么才能,都把培养目的分解到不同年级,落实到每个实验。学生实验要进入课程安排表,以便于实验室安排班级、预备器材、药品等。学生实验应做到100%落实到位。
3、制定实验器材(药品)采购计划。实验老师必须熟悉所任教学科的实验器材及学校实验器材(药品)有无情况、损坏情况。依照实验教学计划,要制定好学科实验年度器材(药品)的采购计划。实验器材(药品)采购计划在每年的10月份上报教诲处,由教诲处汇总报学校负责人审批后上报县市主管部门集中采购。
4、制定进校的实验器材(药品)质量检测计划(方案)。各学校应指定学科实验老师协助实验治理人员负责进校后的学科实验器材(药品)质量检测与验收工作,并制定学科实验器材(药品)质量检测计划(方案)。
二、备课
实验教学备课包括: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实验教学前的预备五个根本部分。
1、备课程标准。教育部公布的学科课程标准是实验教学的依照,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并自觉贯彻执行教学课程标准中对实验部分的明确规定,是搞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备课程标准时要明确:
(1)教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的任务;
(2)教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的目的;
(3)教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的要求;
(4)教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教材(即教科书)详细详细地表达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和学的主要依照。备教材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实验的编排,分清实验类型,掌握重点实验,对教材中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到达熟悉教材的目的。
(2)拓展阅读教学参考材料和实验史料。老师应在全面研究教材的根底上,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拓展阅读教学参考材料和实验史料,以充分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结实树立精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展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预备。实验教学主要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品种型的方式进展,因此预备工作各有不同。
(1)演示实验的预备工作包括:
——实验原理的掌握。老师必须掌握实验原理,精确地抓住关键,正确地操作,成功地演示。
——实验条件的预备。老师必须考虑周全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及其它用品。对仪器的功能必须熟悉,对仪器的使用必须纯熟,对仪器的装备必须完好。然后有序地放入演示实验提篮或者演示实验室。
——实验方法的选择。老师应依照教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正确的实验方法。
——实验技术的处理。老师应通盘考虑好实验程序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仪器器材的选用、毛病隐患的排除等各种妨碍实验效果的要素。
——实验效果的试做。老师必须进展实验的课前试做,通过试做获得最正确数据、最优组合、最好配方、最正确效果的操作程序和物质预备,以排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不利要素,不致因缺某件小物品(如火柴等)而延误时间和妨碍实验。
(2)学生实验的预备工作包括:
——实验环境的预备。实验室是学生进展实验的场所,实验前,保持各项设备如水、电等就位,保持室内清洁、安静,保持一种科学的气氛。
——实验器材的预备,实验器材的预备工作包括确定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检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将完好的仪器成套,按组配置在实验台上。仪器的检验必须认真进展,哪些应作修理,哪些能够自制,都要在预备过程中及时完成,逐项落实。有的仪器,老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