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个道理。在读懂内容,理解道理后,要学习作者举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3.学习作者通过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 
2.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并学习作者通过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并学习作者通过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课前准备
1.矛和盾的图片
2.ppt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1.ppt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导入课题。
2.齐读课题并引发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次浏览课文,抓关键词,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发明过程。 
1.坦克的发明要从一场比赛说起,大声朗读第2 自然段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激烈、紧张。抓关键词: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并指导朗读)
2.齐读,师生并共同演绎比赛场面。
3.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抓关键词,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复述坦克发明的过程,ppt展示几个关键词步骤,并学习发明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1.读了发明家发明坦克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ppt出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