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十八个文言虚词.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八个文言虚词.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9 2021/10/31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八个文言虚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十八个常用虚词
一.之
(一)代词 第三人称 代人:他 作《师说》 以遗 之(《师说》)
代事:它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代物:它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劝 学》)
第一人称 代人:我
①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第二人称 代人:你
近指、远指 这、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二) 助词 结构助词 用在定语后面 的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宾语前置标志 不译 宋何罪之有(《公输》) 补足音节 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 战》)
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
(三)动词往,到……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辍耕之垄上
二.【乎】
(一)用作 语气助词 。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 "吗"" 呢" 。
①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 反问语气 ,相当于“吗” 、“呢”。
①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表测度或 商量语气 ,可译为 " 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
4.用于 感叹句或祈使句 ,可译为 " 啊"" 呀" 等。
①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 句中的停顿处。
① 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 " 于" ,在文中有不同的翻 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岳阳楼 记》)(乎:于)
②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
说》)(乎:在)
③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前一
个“乎”:在;后一个“乎” :比。)
④ 吾尝疑乎是。 (乎:对。)
⑤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论语》)(乎:对。)
⑥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乎:对于)
⑦ 盖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乎:比)
⑧ 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 : 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 “……地”。
① 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庖 丁解牛》)
②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者】
(一)代词。
1 •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 (人、东西、事情) ”。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触龙
说赵太后》)
2. 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 “……样东
西”“……件事情” 。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 •用作“若” “似” “如”的宾语,译为“……的
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4 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 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 )
②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二)助词.
1. 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 陈胜者,阳城人也
2.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 谋也。(《赤壁之战》 )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 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 相当于“的”。 ( 有争议 )
①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
战》)
4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
传》)
四.【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① 即不忍其觳鯨,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晋文之事》 )
②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过秦论》)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庄暴见
孟子》)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