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清朝科学家梅文鼎.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清朝科学家梅文鼎.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朝科学家梅文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清朝科学家梅文鼎第一节家世和生平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明崇祯六年二月七日( 1633 年3月 16 日) 生于安徽宣城(今宣州市) ,是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①的民间天文、数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发扬传统科学的精华并会通西学,对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梅氏先祖可远溯至北宋名儒梅尧臣。曾祖、祖父亦相继为明朝官吏。父梅士昌于明亡后隐居耕读, 除经史外, 对阴阳律历等学也有一定的兴趣。少年时代的梅文鼎就从父亲和塾师罗王宾那里获知一些天文学知识。康熙元年( 1662 ) 梅文鼎从宣城籍逸民倪正学习明代颁行的大统历法,同年撰成他的第一部科学著作《历学骈枝》。其后他曾数度赴金陵(今南京) 参加乡试, 虽然屡试不第, 却结交了施闰章、蔡璿、黄虞稷、潘耒、方中通等一批学术朋友。由方以智临终前不久曾来函索看其著书这一事来看, 梅文鼎在当时江南的学术圈中已具有一定的名望。康熙十四年( 1675 ) ,梅文鼎在金陵购得明版《崇祯历书》一部分,同时又抄得波兰教士穆尼阁( J. N. Smogolenski , 1611 — 1656 )的《天步真原》等书,从此开始系统地钻研当时传入的西方天文、数学知识。康熙二十八年( 1689 ) ,梅文鼎来到北京,在大学士李光地家中教馆。李光地本人及其子钟伦、弟鼎征、门人陈万策等皆从梅文鼎学习历算。他又以布衣身份参与《明史· 历志》的纂写工作。京都名流朱彝尊、阎若璩、万斯同、刘献廷等人都曾与他交游。次年, 梅文鼎应李光地之邀, 将其研习天文历法的心得以问答形式撰成一书, 取名《历学疑问》。数年后由李光地作序并出资刊刻。康熙四十一年( 1702 ), 康熙帝读到李光地进呈的《历学疑问》, 对书中的观点非常欣赏。三年后的夏天, 康熙帝在南巡的归途召见梅文鼎, 连续三日在运河上的御舟中同梅文鼎谈论天文、数学, 并亲书“绩学参微”四字, 表彰他的研究工作。梅文鼎的晚年主要在家著书授徒, 四方慕其名者不少亲赴宣城向其问学。康熙帝也曾通过在宫中任《律历渊源》汇编官的梅文鼎之孙瑴成代为致意。文鼎弟文鼐、文鼏、子以燕、孙瑴成、玕成,以及曾孙多人皆通晓天文、数学。康熙六十年( 1721 ) ,梅文鼎于宣城家中逝世,康熙帝即命江宁织造曹頫营地监葬。 1江永:“翼梅序”,《数学》卷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第二节学术活动和著作梅文鼎从事学术活动的年代, 正是康熙帝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期。这位皇帝在宫廷的躬习西学和梅文鼎在民间对中西历算的会通, 汇成了清代初期中国天文和数学研究的一个高潮。在中国科学史上, 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 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梅文鼎平生著述“务在显明, 不辞劳拙, 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 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 使读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①。他生前编定的《勿庵历算书目》内收天文著作 62种、数学著作 26种。他去世之后, 先后由魏荔彤和梅瑴成组织人力刊刻发行了《梅氏历算全书》和《梅氏丛书辑要》两套丛书。以编排较为合理的《梅氏丛书辑要》为例,其子目依次为: 《笔算》 5 卷(附《方田通法》和《古算器考》)、《筹算》 2卷、《度算释例》 2卷、《少广拾遗》 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