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也当之无愧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由科学和技术所创造的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工具。我们很难想象当今生活中如果没有电子计算机, 如今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自二十世纪 80 年代苹果电脑公司的商业推广进入产业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微软公司的崛起宣布个人电脑产业黄金时期的到来,而 1999 年 64 位的微处理器已经问世, 所发挥的计算能力为 16 位微处理器的 280 万亿倍比尔盖茨( Bill Gates) 声称 64 千字节内存足够个人电脑使用,而 2007 年个人电脑的最低内存配置为 53248 千字节。这一切都表明, 电子计算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 因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 Godon Moore) 对电子计算机产业所依赖的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作出预言: 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将每两年翻一番。事实证明, 自二十世纪 60 年代以后的数十年内, 芯片的集成度和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实际是每十八个月就翻一番, 这种奇迹般的发展速率被公认为摩尔定律然而根据该定律计算, 到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 芯片内导线的宽度将窄到纳米尺度。此时, 导线内运动的电子将不再遵循经典物理规律从而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工作; 同样, 芯片中晶体管的体积小到一定临界尺寸(约 5- 10 纳米)后, 晶体管也将受到量子效应干扰而呈现出奇特的反常效应。 1900 年, 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提出了黑体辐射公式,同年,普朗克发表了对黑体辐射公式的理论推导,构成了量子论的基础。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 一直充满着激烈的争论。 1930 年,从 Einstein 提出一个假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量子力学是不自洽的”开始, 就和 Bohr 进行争论一直到 1935 年结束。与此同时,Schrodinger 提出了“猫”佯谬。 1934 年,Einstein 等反驳量子力学正统诠释而提出了著名的 EPR 佯谬, 佯谬中指出了纠缠态所展现的非定域关联的奇特性质, 并由此而引出了大量的对“隐变量理论”的研究。 1965 年, Bell 发现基于 Einstein 观点的“隐变量理论”可以用实验检验, 其判据被称为 Bell 不等式。随后, 这个问题又成为了热门话题, 研究工作又进入了空前的兴旺。之后进行了许多验证不等式的实验, 同时证明了量子力学的预言是正确的, 这时人们才开始把纠缠这一非经典特性应用到信息论中去。费曼( Richard P. Feynman) 曾试图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模拟量子力学对象的行为。他遇到一个问题: 量子力学系统的行为通常是难以理解同时也是难以求解的。那么运用量子力学原理来运行计算机, 是不是就可以获得远远超出传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呢?他相信这是可以的,于是就产生了量子计算的想法。在此基础上, 1985 年,英国牛津大学的 D. Deutsch 初步阐述了量子图灵机的概念,并且指出了量子图灵机可能比经典图灵机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具体实现的情况是这样的: 在经典信息处理过程中, 刻画信息的二进制经典比特( Bit ) 由经典状态( 如电压的高低)1和 0 表示。对于量子信息而言, 由于微观世界中量子效应会鲜明地凸现出来,经典比特状态的 1和 0 必须由两个量子态|1> 和|0> 来取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