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化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988 年 10 月 20 日,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大化镇成立,由当时河池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
族自治县以及南宁地区马山县的边缘结合部组成。从此,共和国的版图多了一朵民族之花,红水河畔添上了一颗闪烁的明珠。
大化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邻都安,西界巴马,南接平果和马山,北连金城江和东兰,河池、南宁、百色
三市的交界区域,自治县政府距南宁市 125 千米、距河池市 180 千米。
全县幅员面积 2716 平方公里,辖族、壮族、汉族及其它民族分别约占总人口的
12 个乡 4 个镇 155 个行政村
% 、 % 、 %
3 个居民社区,总人口
、% 。
万,其中瑶
2018 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是 1988 年的 34 倍 ,年平均增长 %
;财政收入
亿元,
是 1988
年的 113
倍,年平均增长
% ;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是
1988 年的 17 倍,年平均增长
% ;
社会零售消费品 亿元,是 1988 年的 倍,年平均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485 元,
是 1988
年的
倍,年平均增长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8213
元,是 1988 年的
倍,年平均增长
% 。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1 年来,自治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全县
16 个乡镇全部通
柏油路,全县 155 个行政村通水泥硬化路。全县公路里程由
1988
年的 462 公里增加到
2018 年的 公
里, 80 个行政村通客车。特别是
2003 年大化至马山二级路、
2016
年贯穿县境南北的大化至巴马二级路、2018
年大化至忻城二级路建成通车后,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县域以及沿线乡村经济的腾飞。全县水利、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二、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年来,自治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特色明显。先后有大化大头鱼、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
大化白玉薯通过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1 个,市级示范区
1 个,
县级示范区
3 个;创建自治区级渔业核心示范区
1 个和高山柚林业核心示范区
1 个、县级种养殖示范区
5 个、乡
级示范园 13 个及村级示范点 55 个,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势头强劲,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大化成锋
家庭农场通过绿色食品产地验收,大化红河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广西桂通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荣选为“广
西好食材”上榜产品,七百弄鸡获“广西十大好吃鸡”称号,“瑶里香”牌大米、“九娘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