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秦俑村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规划 (2006—2010) XX县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服务区管理委员会 秦俑村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规划 (2006—2010)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按照《XX市XX县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的要求及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要 秦俑村位于XX县区城乡结合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门前,紧靠骊山,而对滔滔渭水。是在馆前环境改造拆迁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配套设施、统一管理。群众自建的方式组建的一个新村。,现有耕地83亩,农作物主要以石榴、柿子等杂果种植为主。现有民俗特色住户161户,商住房12套,民俗博物馆一座。村内总人口为161人,总建筑面积46000㎡。建筑风格将关中传统建筑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简洁、明快、素雅、大方且具有秦汉文化韵味的建筑形态。村内从南向北建有稼穑、骊邑、社稷广场及秦俑村停车场,民俗村牌楼,村内给排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电讯、道路、路灯、绿化等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全部为地理式管网。 2006年初,针对秦俑村拆迁群众的失地生存问题,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经营,手工艺品及陶俑复制的制作和销售。以清除失地群众的后顾之忧。在秦俑村的管理上,我们认真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指导我们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把秦俑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开展“富、靓、智、乐、和”五进农家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宽裕安康,生活风尚文明、生活习惯卫生、村庄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服务网络健全、民主法治进步、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础设施完备。村内群众100%的通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内100%路面水泥硬化,两侧绿化到位,路肩到位,设置专用垃圾桶,改变垃圾随意倾倒在房前后等处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 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倡导科技兴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果树品种科技含量高;农家乐经营发展到120户;手工艺品制作20户;引导富余劳力外输内转。到2010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800元,村管理办公室收入达30万。
生活富裕安康。100%农户安装 ,有线电视100%入户,100%的村民享有合作医疗,网络入户达到80%,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农业技术信息、生产生活资料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