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前四单元。本试.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前四单元。本试.doc

上传人:2762508400 2014/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前四单元。本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前四单元。本试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夏、秋、冬。其中“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寓意春种;“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寓意夏长;“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寓意秋收;“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寓意冬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 )


——儒家思想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列举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这一历程反映了( )
、完善

,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直接相关( )
、发展 “孝道”治天下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建立新制更难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一文这么写到:“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然不过一个十岁小孩,但咱们却是千信万信,信得过他一定与天同寿。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甚么人……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象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象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梁启超之所以认为社会“不会退回”,是因为( )
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③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政府把有归顺、平定之意的归绥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把有开导、教化之意的迪化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