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农耕文明的繁盛.ppt

格式:ppt   大小:2,310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耕文明的繁盛.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1/4 文件大小:2.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耕文明的繁盛.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耕文明的繁盛
第一页,共19页
农耕文明的繁盛
农业的兴盛(新技术、新品种)
手工业的发展(经营方式的变化)
商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活跃
第二页,共19页
一、农业的兴盛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人 口 激 增
农 业 发 展
农业技术的进步:多熟制的种植制度、培育新的品种
粮食新品种的推广: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如棉花等
第三页,共19页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猜一猜
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花生,原产南美洲。
15、16世纪传入我国。
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千年的历史。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
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何时从国外引进的?
第四页,共19页
材料:江南松江地区的农村妇女清晨抱着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接着再去织布。因为松江布花色众多、质地优良,当时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精美的松江布,每年输送京师十多万匹,一匹上好的松江布,可卖上百两银子。
从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交易形式
质量优良和品种繁多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五页,共19页
明代景泰蓝
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六页,共19页
一位法国传教士这样描述清代景德镇的瓷器制作过程——“这一劳动在同一工场内是由许多工人分别进行的。第一个工人只负责把圆形色线绘在瓷器的口缘上;第二个工人描绘花的轮廓;第三个工人接着晕色。这一伙人专门画山水,而另一伙人就专门画鸟兽。”
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分工细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种类繁多。
第七页,共19页
资料1 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 “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数百名,形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资料2 “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 找不到雇主的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 如果失业,则“衣食无所”。
(1)资料中 “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体现的是什么样的经营形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工场手工业
雇佣劳动为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第八页,共19页
资料 :
  明朝中后期,杭州手工业行业达360种;广东 佛山冶铁业,一日出铁六七千斤;江西景德镇有 3000多座窑,民窑居多;嘉兴已使用新式的纱绸机,并且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结合上述资料和所学内容,总结归纳明清 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体现。
1、手工业行业多
2、生产技术进步
3、经营方式变化(民营工业占主要地位)
4、经营形式变化(雇佣劳动,分工协作)
第九页,共19页
三、商业的发达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进入市场,商品经济活跃起来
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
原因:
表现:
第十页,共19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