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地铁2号竖井监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317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铁2号竖井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Alone-丁丁 2021/11/4 文件大小:3.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铁2号竖井监测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铁2号竖井监测方案
2
3
4
表5-1 2号竖井明挖段监测频次表
序号
监测对象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1
支护结构
竖井井壁净空收敛
在开挖及井壁结构施工期间1次/1天;结构完成后1次/2天。
2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基坑开挖期间,开挖深度h≤5m,1次/3天;5m<h≤10m,1次/2天;10m<h≤15m,1次/1天;15m<h,2次/1天;基坑开挖完成后,1~7天,1次/1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3天;30天以后,1次/1周;经数据分析确认达到基本稳定后1次/1月。
3
周边环境
地表沉降
4
地下水位
5
管线监测
6
建筑物监测
7
开挖断面,拱架支护,初支、内衬完成区,洞口及地表
洞内及洞外观察
开挖后立即进行
表5-2 2竖井横通道暗挖段监测频次表
序号
监测对象
监测项目
监测频率
1

地表沉降
出入口暗挖期间,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
L≤2B时,1次/1天;2B<L≤5B时,1次/2天;
5B<L时,1次/1周;基本稳定后1次/1月。
5
支护结构
2
地下管线沉降
出入口暗挖期间,监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
L≤1B时,1~2次/1天;1B<L≤2B时,1次/1天;2B<L≤5B时,1次/2天;5B<L时,1次/1周;基本稳定后1次/1月。
3
拱顶沉降
沉降或收敛速率>2mm/天(或L≤1B),监测频率1~2次/天;~2mm/天(1B<L≤2B时),监测频率1次/天;~(或2B<L≤5B时),监测频率1次/2天;沉降或收敛速率<(或5B<L时),监测频率1次/1周;沉降或收敛速率基本稳定后,监测频率1次/月。
4
净空收敛
5
地下水位沉降
1次/2天
注:B为坑道跨度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 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
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0.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1.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三)出现突发情况处理措施
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
采取措施:立即通知三方及监理,组织对比数据并联测复核数
据,分析预警原因,加强监测频率。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采取措施:立即通知业主、监理、三方及设计,同时立即停止
施工,疏散施工人员,并组织人员应急抢险;组织召开五方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应急措施,增加监测点,加强监测频率。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7
采取措施:立即通知业主、监理、三方及设计,同时立即停止
施工,疏散施工人员,并组织人员应急抢险;组织召开五方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应急措施,加强监测频率。
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采取措施:立即通知业主、监理、三方及设计,同时立即停止
施工,疏散施工人员,并组织人员对该建筑物进行围挡或防护,禁止行人靠近,令行人绕行,加强监测频率;组织召开五方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应急措施及处理方案。
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采取措施:立即通知业主、监理、三方、设计及该管线的产权
单位,同时立即停止施工,疏散施工人员,并组织人员对该管线附件路面及建筑进行围挡或防护,疏散附近人员,禁止行人靠近,令行人绕行,加强监测频率;组织召开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应急措施及处理方案。
监测方案
本方案测点布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管理和监控为前提,按照监测设计原则,保证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同点、同时段监测的基本要求下,综合施工图纸监测设计、现场情况优化而成。同时,在施工现场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现场安全生产和监控的情况下,可以对监测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以方便现场施工及监控。
监测点布设完成并施工单位自检后,上报监理及第三方监测,经监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