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本文?1 、本文较笔者一年前的所写的《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严谨、复杂和难很多, 为方便理解, 偶不严谨, 但基本正确; 临床部分多为个人体会以及书籍、文献所见, 若与教材不同, 以教材为准。?2 、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 若完全不懂心电图, 请先阅读敝作《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非专科- 初级篇- 不严谨)。( ./ ;访问密码 132465 ) ? 3 、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 并做出相应处理; 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 ECG 危重程度。??(二)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 ?1 、各波形的意义????(1)P 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 P 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 例如一个 COPD 患者 II 导联 P 波振幅> , 诊断右房肥大。?(2) PR 间期:不等于 PR 段,而=P波+PR 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3) QRS 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 QRS 波群大家有目共赌, 若出现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 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 QRS 波, 而作为房早, 只要不伴室内差传, QRS 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 QRS 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 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 但心室会, 一份 ECG 若连异常的 QRS 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4) ST-T :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5) QT 间期: 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 QTc 间期, 即校正后的 QT 间期,因心率慢 QT 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 QT 间期具有可比性, 故产生 QTc 间期[=QT 间期/( 根号 R-R )], 其中 R-R 单位为 S, 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 或靠感觉), QTc 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2 、作为非心电图专科医生,若从生理学的原理上去研究心电图, 结果定是痛不欲生, 一无所获。临床医生只要能看懂这是一个什么图,危不危重,就够了。?3 、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 ?(1 )一份 ECG 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2) ECG 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①A类: 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 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例如对一个异常 Q波+ST 段弓背型抬高+T 波改变的典型心梗 ECG , 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 一般是不能诊断心梗的, 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异常 Q 波、 ST-T 改变,请结合临床,但这种报告外科医生看得懂吗?若负责任一点, 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 请结合临床; 单靠 ECG 一般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 病理生理诊断)。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 ECG , 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 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 解剖诊断), 但若无, 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 无临床意义)。如此等等。?②B类: 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 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看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③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 ST-T 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4 、看图的方法: ?对于危重的病人, 肯定是要求看一眼马上看出主要问题, 其他小问题先不理; 而一般情况下看图, 要求从头到尾,从P 波到 T 波一个个看,看时间、振幅、形态有无异常,从 I 导联到 V6 导联一个不漏地看。故必须牢背常用的正常值才能谈看图。?其实须牢背的最主要其实就几个:P 波时间应<120ms , 若延长和或成双峰,要注意有无左房肥大, II 导振幅应< ,若增高,注意有无右房肥大或肺动脉高压; PR 间期应 120-200ms ,若>200 , 注意是否各类房室传导阻滞,若<120 , 看看有无预激综合征; QRS 波应<200ms : 若宽大畸形,看看是干扰还是室早还是房早伴室内差传;若>200ms 常用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滞。还有 QTc 间期,正常是<430ms 的, 若明显延长, >500ms , 要看是否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二、危重心电图?临床医生懂看危重 ECG 是当务之急! 不是每个科都自己做心电图,但每个科都可以有心电监护机,特别是外科医生一定要注意了!当没文化的医生面对一个危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