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通化二道江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按照吉林省经合局关于编制开发区“十二五”规划文件精神要求, 根据二道江区“十二五”规划及通化二道江经济开发区发展情况,特制定本规划纲要。“十一五”发展情况 2009 年实现 GDP13 亿元,是 2006 年的 倍;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是 2006 年的 倍;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 高出前三年的总和; 实现财政收入 亿元, 比 2006 年翻了一番;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17 亿元, 是前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基础设施建设,共铺筑道路 30 公里,架设 216 延长米的大桥 1座; 铺设供水管线 26 公里, 建设供水加压泵房 1 座; 架设供电线路 40 公里,建设输变电站 1 座,安装路灯 2090 盏;建设通信光缆 39 公里。五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 5 亿多元。 2005 年 10 月,通化二道江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无论是经济总量上, 人民生活水平上, 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上开发区都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冶金特色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很好的完成了既定的“十一五”规划, 同时, 已有的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也为开发区“十二五”的快速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的历史机遇, 继续按照“服务通钢、支持通钢、政企联建、建设冶金特色产业园、发展二道江”的工作理念,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 从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 将发展生态工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 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冶金特色园区, 为加快二道江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基本原则一是政企联建、共谋发展的原则。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通钢等重点企业为依托, 建设通化冶金工业区”的发展目标, 开发区的建设要与通钢千万吨钢目标相结合, 政府与企业联合, 共同规划、共同选项、共同实施, 将开发区建设定位为重点发展冶金特色园区, 带动全区围钢经济的发展。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 不断扩大全区经济总量, 优化围钢经济的产业格局, 从而推动围钢有序、梯次发展的战略, 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把冶金特色园区建成管理运作高效、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投资效益显著的特色园区, 成为二道江区全民创业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 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特色园区的典范。二是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开发区建设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 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开发区现有企业,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压力。对新入驻企业充分考虑开发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 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三是生态原则。在开发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发展工业过程中, 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开发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 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单元的副产品交换, 降低开发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 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 鼓励利用可再生和可重复利用资源。四是生命周期原则。加强原材料入区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区后的生命周期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的产品和服务; 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的安全的产品和服务; 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五是高科技、高效益原则。大力采用现代化节能技术、节水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 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 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六是软硬件并重原则。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 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 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开发区建设要突出关键工程项目, 突出项目( 企业) 间工业生态链建设, 产业链建设, 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开发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三、建设目标及产业布局(一)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位紧紧抓住区内大中型骨干企业, 通钢集团公司与首钢总公司重组,实现 1000 万吨精品钢;中电投吉林电力股份公司二道江发电公司和通化热电有限公司,实现装机容量 600 兆瓦; 亚泰集团通化水泥有限公司, 实现年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