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地震的前兆.ppt

格式:ppt   大小:1,72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震的前兆.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1/5 文件大小:1.6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震的前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震的前兆
第一页,共24页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由于地 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地震期间还会产生地震波。
地震
第二页,共24页
震级与烈度是对地震大小的一种衡量。
第三页,共24页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地震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第四页,共24页
地震预警系统是有效的
第五页,共24页
地震预警系统存在不足
1、技术要求较高,且整套系统运行复杂。
2、成本极高,日常运行以及维护费用较高。
3、提前预警的时间不足,最多30秒。对于地震频发地区的人们,30秒足以逃生。但是,对于缺乏地震防护意识的人群,30秒远远不够。
然而,
第六页,共24页
由于地震产生于地壳深处,在地震刚刚发生时尽管其震感极其微弱,人难以感知,但是自然界的其他事物,水、动植物、云等却能精准的“捕获”到地震发生时产生的震动、地震波等。面对“捕获”到的“猎物”,它们又会做出一系列的人类可见或可测得的反应,这些反应就被称为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地震前兆
人们可以利用地震前兆来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但是,
此次我们主要讲述宏观前兆的现象及其原理。
第七页,共24页
宏观前兆
水异常
生物异常
气象异常
地光异常
地声异常
其他异常
第八页,共24页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水异常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宏观前兆之
第九页,共24页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出现水面浮“油花”,打旋冒气泡等。地下水位和水化学成份的震前异常,在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地区比较明显,极震区更常集中出现。
原理
第十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