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页,共49页
当前,教育部组织专家研制高中课程
标准,高中历史课程将发生重大变化。
此次高中课标修订,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
,突出
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
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第二页,共49页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
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体现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
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
★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
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
★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
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在真实问题情境
中培养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破解评价瓶颈,改变过分关注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现状。
第三页,共49页
什么是核心素养
一
核心素养
第四页,共49页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
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它是在特定情
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
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例如,有效交往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
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
技能,以及对其交往对象的态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
第五页,共49页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
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
孕育出来的
* 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 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
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第六页,共49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
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
第七页,共49页
基本特征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第八页,共49页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社会
责任
学生核心素养的总框架
国家
认同
国际
理解
人文
底蕴
科学
精神
审美
情趣
学会
学习
身心
健康
实践
创新
第九页,共49页
一、社会责任
四、人文底蕴
七、学会学习
二、国家认同
五、科学精神
八、身心健康
三、国际理解
六、审美情趣
九、实践创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九大素养和25个基本要点
第十页,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