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八年级语文学案(敕勒歌)(091127).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语文学案(敕勒歌)(091127).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21/11/5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语文学案(敕勒歌)(091127).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语文(上)学案
第五单元 2009-11-24
单元触礁:
1、《敕勒歌》给我们描画了一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全景图.
2.、《静默草原》作者用草原人的眼光欣赏草原,对草原有深切的感受。
3、边塞诗歌四首:这些诗歌描写的有荒漠、有奇寒、有哀怨、有豪情,其中有些名句,很值得我们品味鉴赏。
4、《草原散章》,一位不是草原人的城里女子楚楚,却偏偏大睁着眼睛,无微不至的看了草原,她看到了什么?她又是怎样表现草原的?
敕勒歌
课前热身: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加油!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中。此民歌是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附:(1)北朝民歌: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所唱之歌,有的为文人所写,有的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2)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古代少数民族,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3)乐府:是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包括制定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歌诗,就叫乐府诗。汉代设立乐府机关,大规模搜集民歌。乐府民歌多是叙事诗,真实的反映当时生活,表达人民的爱憎感情。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意义。
(4)《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2、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应注意进入诗歌的意境。下面是对这首诗歌朗读情感的一种处理方法,你可以试着读一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读出你的风格。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音调应高亢)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音调应悠长、和缓)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音调应慷慨激昂,声调由高至低。)
学****目标:
1、了解《乐府诗集》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诗歌,再现诗歌意境,感悟牧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重点)
3、背诵、默写诗歌。(重点)
学****过程:
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一、熟读诗歌
方法:(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划出疑难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2)抽生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价;(要求:准确朗读,读出节奏)
(3)各组进行赛读。(要求:流畅朗读,读出感情)
二、课堂探究:(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一)自主学****br/> 1、敕勒人民歌唱了他们美丽的家乡哪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