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采矿工程系?矿山地质?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一、地质报告编制的目的和要求
煤炭资源堪探过程是对客观地质现象和煤炭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逐步深化认识过程,地质报告就是地质勘探工作的总结的最终成果,所有不同阶段的勘探工作结束之后,均需提交地质报告,以反映全部勘探工作的内容及其成果,对勘探区煤炭资源、主要地质问题及勘探程度等,作出客观正确的结论和评价。
编制地质报告的目的主要是为煤矿企业的设计、建设、生产和进一步勘探提供必备的地质依据,同时也是为煤田地质和勘探的科学研究提供根底资料。
齐全、准确、真实可靠的第一性地质资料和认真的做好“三边〞工作,是编制和按时提交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的根底。
地质报告编制的根本要求是: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数据可靠,依据充分,结论明确。文字说明即要注意问题阐述清楚,又要文句通顺、精炼、确切:图件和表格要求适用、准确、清晰、美观。
二、地质报告的内容
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为文字说明、附图及附表三大局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1991年9月颁发的?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中的 第一局部“精查地质报告编制提纲〞文字说明编写的章节以及附图、附表简速如下〔其它阶段的地质报告编制提纲也有规定,其根本要求可参照精查地址报告编制提纲〕。
根据我们的大纲要求,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量大,我们所要完成的是采区地质报告,具体的提纲格式如下:
〔一〕文字说明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扼要记述次设计的目的,以上下达的任务和要求(包括煤矿设计部门的设计方案及对地质工作的要求)。记述本次
设计的任务,设计工作简要经过及其它有关情况。
第二节 位置和交通
因为采区是矿井的重要组成局部,所以开头我们要表达井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井田边界、四邻,以及井田的长、宽和勘探面积、勘探深度。
表达经过井田或附近的主要水陆交通线〔包括拟建的〕,井田至邻近主要城市或交通枢纽的距离。
表达本采区在井田中的具体位置,采区边界、拐点坐标、采区面积,勘探深度等情况。
第三节 自然地理
表达本采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及地震情况等。
第四节 矿井及小窑
表达本采区内及邻近的生产采区生产情况、如果采区位于矿井边界局部还要表达相邻在建、停闭矿井〔露天〕、小煤矿及老窑的生产情况及其它有关情况,包括井型能力,开采煤层、开采水平〔或深度〕、开采范围及面积、采煤方法、通风、排水、照明情况、灾害及停采原因等。
第二章 勘探工作
第一节 勘探方法
表达本次设计在采区内所采用的勘探方法,包括勘探手段的选择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确实定;根本线距的选择;各种工程密度确实定及工程布置原那么;;相互配合效果。
第二节 勘探工程及质量评述
列表说明本次采区勘探所使用的主要勘探工程的数量。分别扼要评述各主要勘探工程的质量情况,包括:地形图的来源及质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的工作方法及质量;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工作量及质量;山地工程的工作量及质量;地面物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钻探工程的工作量及质量;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水文地质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测绘、动态观测、抽水试验及其他〕
的采取方法、数量及质量;各种测试、鉴定、分析实验工作的方法、数量和质量。
第三章 采区地质
第一节 采区地层
简述采区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
表达采区内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物性、古生物、岩相、沉积特征及其在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评价含煤地层的划分及其依据;评价对含煤地层的研究程度。
第二节 构造
扼要说明采区所处的位置。
详细表达采区的根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变化。表达采区内各种地质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结合区域构造特点,评价采区构造复杂程度及对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
逐个地描述采区内重要的褶皱和断层〔如果采区位于井田边界,要表达井田边界断层〕的根本特征、延展情况,各种勘探工程〔包括勘探〕对构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
第三节 岩浆岩
表达采区内是否有岩浆岩的侵入,以及岩浆岩侵入的时代、种类、名称、分布规律,对其控制研究程度,它们与构造的关系以及对煤层、煤质的研究程度。
第四章 煤层
第一节 含煤性
表达本采区含煤地层中煤层的分布及组合特征,煤层的层数及可采煤层〔全区可采、局部可采等〕层数、煤层的总厚度、可采总厚度、含煤系数、煤层间距及变化特征。
第二节 可采煤层
自上而下逐层描述采区内可采煤层的层位、间距、厚度〔全层厚度、可采厚度的两级值和一般或平均值〕、结构〔夹矸的层数、岩性、厚度及稳定性〕等的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