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外古诗词简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zhàng
·
返回首页
历史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潮州。
学习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被贬的原因
申述忠心
即景抒情
交代后事
紧
扣
(愤)
返回首页
推敲诗句
1、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2、”横”、“拥”可以替换其他别的词语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横
拥
突兀、厚重
雪厚,阻隔
…
…
艰难险阻
沉痛惆怅
返回首页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1、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雁门太守行(边塞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本诗主题:
主题: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颈联中的“起”字能否改为“响”?试具体分析用哪个更好。
不能。“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联,表现友军深夜驰援,驰援部队刚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号令,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声音低回沉重。“响”字着重强调声音的大小,而“起”字更具有动态,鼓面不起,声音就沉重低回。
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
请谈一谈这首诗的色彩表现艺术。
这首诗可以说是用奇异的色彩组成的,黑云、甲光、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激烈的爱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