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赤壁赋》
第一页,共34页。
导入新课
苏轼其人
苏轼的仕途(shìtú)
文学知识
背景(bèijǐng)介绍
课文(kèwén)串讲
全文梳理
问题探究
艺术特点
课文总结
目录
第1页/共34页
第二页,共34页。
‖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jiē guǒ)——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第2页/共34页
第三页,共34页。
‖苏轼其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bìnɡ chēnɡ)“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第3页/共34页
第四页,共34页。
苏轼像
第4页/共34页
第五页,共34页。
文徵明行书(xíngshū)《赤壁赋》
第5页/共34页
第六页,共34页。
22岁中进士(jìnshì)
26岁凤翔(fènɡ xiánɡ)府签判
自请外调(wàidiào)杭州
密州
徐 州
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
元丰七年汝州
哲宗元年回京
自请外调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59岁惠州
62岁儋州
逝世常州
‖苏轼的仕途
第6页/共34页
第七页,共34页。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yǐjí)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文学知识
第7页/共34页
第八页,共34页。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fùlì)。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第8页/共34页
第九页,共34页。
著名(zhùmíng)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sī jiù)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登楼赋》王粲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登楼赋》王粲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第9页/共34页
第十页,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