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drp539604 2021/11/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巢湖市小学心理健康4班 陈永友
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教育内部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学校的原因,还有来自家庭和学生本身的原因。这几方面的原因是相互联系的。许多因素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我就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初步分析和探索,根据实际,提出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
1、教育内部的原因
  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学年度考试成绩的高低和毕业升学率的高低,学校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学校对班级、对教师的唯一评价是看高分学生的多少,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条件,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虽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由于考试制度仍然是分数高低论英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促使教育部门的一些人把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势集中在层层拔“尖子”,抓“尖子”这个靓点上,学校内部设重点保护生,各种条件优先。抓住少数,放弃多数,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眼看升学无望,便自暴自弃。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外因。
2、学校的原因
(1)学生在学校面临各级各类的考试,什么统考、模拟考,名目繁多,学生的考试竞争压力沉重。而且现在的许多考试必须进行大量的机械操作练,才能竞争取胜,学生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对考试失去了兴趣,与此同时,与智育相比,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生活单调,容易使学生形成厌烦情绪和疲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行为。
(2) 老师评价不客观,处理问题不工整,不尊重学生人格等。由于教师方法不当,侮辱学生人格,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情绪。
(3)有些教师认为后进生是不能转化的,进而歧视后进生,轻则责怪厌弃,重则赶出教室、轰回家去,造成后进生的自卑心,师生关系紧张,后进生与教师对立情绪隔阂与日俱增,轻者紧张,重者厌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只要后进生不影响班级大局,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后进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致使后进生产生畏难消极的情绪,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毅力和动力。  
3、家庭因素
(1)农村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导致一些学生“不想读”。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愿意之一是地区优势差,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家庭挣到一分钱很不容易,一些同龄人外出打工,用廉价劳动换回了一些零花钱,装饰了外表,在学生心里,读书没有打工实惠,认为:“读书三年,不如打工一年”,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久利益,让学生辍学在家劳动等。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
(2)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教育价值观对厌学、辍学的影响。据调查,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低。在农村的一些家庭,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家长囿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认为读书只是让孩子会识几个字,会算个数就够了。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厌学。在当前,农民送子女上学读书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现实,就是“跳农门”。当看到子女学习成绩不好而升学无望时,便丧失信心,认为“白花钱”,让子女离开学校辍学。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