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天体物理学时间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362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体物理学时间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1/7 文件大小:3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体物理学时间学习教案.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体(tiāntǐ)物理学时间
第一页,共36页。
2
(zuòbiāo)系 (zuòbiāo)转换 (zuòbiāo)转换和位置修正
第1页/共36页
第二页,共36页。
3
(shíjiān)系统
天文学上应用四种不同的时间系统:世界时、历书时、力学时和恒星时。每一种时间系统都有一个基本(jīběn)历元和一个基本(jīběn)的时间间隔度量体系。
  它们都采用“日”做为基本(jīběn)的时间单位,每日包含等长的24小时,每小时包含等长的60分钟,每分钟包含等长的60秒,亦即,1d=24h=1440m=86400s。
第2页/共36页
第三页,共36页。
4
(shìjiè)时(Universal Time,UT)
世界(shìjiè)时是根据地球相对于太阳自转导出的时间系统。地球自转的速度并不是均匀不变的,而是具有下列三种变化:
  ⑴长期变化 由于潮汐摩擦力,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
  ⑵季节变化 地球表面上的气团随季节而移动,使地球自转速度产生季节性变化。在春季自转速度较慢,秋季较快,。此外,还有一些影响较小的其他周期性变化。
  ⑶不规则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为地球自转速度时而加快,时而变慢,其物理机制尚不清楚。
第3页/共36页
第四页,共36页。
5
这三种变化中,长期变化不太明显,只在长时期的积累后才产生影响;不规则变化比较大,且不能预先估计;季节变化也相当大,但每年变化的规律相当固定,因此可以预先根据经验公式外推。
  另外,世界时的测定(cèdìng)与测站子午圈的位置有关,地极位移引起子午圈的的变位也能影响测定(cèdìng)的世界时的均匀性。1956年起,国际上把世界时分为三种:
通过天文观测直接测定(cèdìng)的世界时,记为UT0;
加以地极位移引起子午圈变位的修正得到的相对于平均极的子午圈的世界时,记为UT1;
再修正用经验公式外推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周年变化的影响,得出另一种相对地说比较均匀的世界时,记为UT2。
第4页/共36页
第五页,共36页。
6
尽管如此,世界时UT2仍然包含有地球自转速度的长期变化和不规则变化的影响,不是绝对均匀的。天文年历中,根据力学(lì xué)理论计算天体位置所用的时间是均匀的时间,世界时不符合这一要求。
第5页/共36页
第六页,共36页。
7
(lìshū)时(Ephemeris Time,ET)
地球自转速率的不规则性使得世界时不适合于观测和理论的比较,1960年起,各国天文学年历引入一种以太阳系内天体(tiāntǐ)公转为基准的时间系统,称为历书时。它在当时被认为是均匀的。
历书时用1900年年首的平黄经和平均运动来定义,,而把1900年初太阳几何平黄经等于2794148.04时刻作为基本历元,即1900年1月0日12hET( 1900年1 )。
第6页/共36页
第七页,共36页。
8
但是,历书时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shíjiàn)上都是不完善的,它不能做为真正的均匀时间标准。原因如下:
⑴原则上讲,每一种基本历元表都可以有其自身的“历书时”,例如由观测月亮得出的历书时与用太阳运动定义的历书时就不一致;
⑵历书时定义中关联到一些天文学常数,天文常数系统的改变就会导致历书时的不连续;
⑶实际测定历书时的精度不高,而且提供结果比较迟缓,不能及时满足需要高精度时间的部门的要求。
第7页/共36页
第八页,共36页。
9
(guójì)原子时(TAI)
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会议(huìyì)引入新的秒的定义,即Cs133原子基态的两能级间的跃迁辐射的9192631770周期所经历的时间作为一秒的长度,成为国际制秒(SI秒),由这种时间单位确定的时间系统成为国际原子时(TAI)。
国际原子时时刻起算点取为1958年1月1日0hUT,此时原子时与世界时极为接近,仅差。
国际原子时由原子钟提供,它是目前用于天文上最精确的时间,而且可以迅速得到。
国际原子时自1972年1月1日正式启用,但对1956-1971年期间原子时可以通过外推得出,因为1956年起国际上已开始建立原子钟系统。
第8页/共36页
第九页,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