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 墨 丹 青 绘 童 心
----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摘要] 儿童水墨画的研究宗旨是让学生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高其艺术感悟力的同时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通过儿童水墨画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引导学生产生并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帮助其树立起大胆创新的信心。同时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1、基础临摹入手,渐次扩展教学。2、自然中意象创构。 3、多层次激励评价。
[关键词] 传承 观念 实践 反思
 
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主流绘画形式,它是指以墨色为主线加少许颜色的中国画。其独特的水墨绘画形式,融合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观念。在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 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因此,近年来水墨画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也逐步展开,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发展局面。但是,由于部分美术教育工作者视野的狭小、观念的陈旧,他们认为小学生学习水墨画操作难度很大,工具、材料的使用太多太繁杂。一堂课40分钟不好把握,作为兴趣小组训练学习还可以,进入课堂教学就太难了。这种教育观把儿童的水墨画学习,定位为单纯的、传统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与继承上,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如何结合儿童美术学习的规律,探究出一种集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为特点的儿童水墨创作教学对方法。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而且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协调地发展。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与自身的生命和谐”。要想使中国传统水墨画得以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必须重在用笔墨意趣来表现儿童不拘成法的、自由的、奇妙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激发并引导儿童研究性地去学习水墨画。因此,在多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一直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创作空间交给学生自己,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水墨画中最基本的造型方法和运笔蘸墨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程式,而是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的一种适合孩子们,较容易掌握的造型方法,这种方法和规律是建立在“画着有趣”
的基础之上,只要他们做到“我手画我心”。那么,学生们创作的中国水墨画,其艺术创作表现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一、基础临摹入手,渐次扩展教学。
要知道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手段,清朝的画家说过“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从写生走向创作—山水画》 张谷旻)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走的就是先传统后创造的道路,儿童水墨画的教学也同样建立在先传统后创造的基础之上。不同的是,儿童水墨画中的“传统”临摹学习只是浅显地了解中国水墨画中最基本的“水”与“墨”的方法及构成。这种方法应着眼于从小处入手、循序渐进地学习。
首先,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在一些国画作品中寻找,并画出各种不同变化的点、线、笔触;让孩子们充分领略毛笔的神奇,在不同的点、线、面的笔触中体会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着手从摹画一石、一木起步,不再在笔墨和造型上要求笔墨一致,而是“神似”。如果要求过死,必然会超出其年龄段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出现概念化造型,步入陈词滥调。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后,就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在学习内容方面渐次扩展,方法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