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54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doc

上传人:布罗奇迹 2021/11/7 文件大小:1.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措施
2
脑梗死的护理措施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和含碘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和肥肉,适量食用植物油,食物不宜过咸、过甜
避免足够的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避免热量过剩,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
定时进餐,避免过饱,忌烟酒
昏迷、危重病人发病1~2天内禁食,一般48H后可鼻饲流质饮食。清醒而无吞咽困难者给流质、半流质饮食
偏瘫病人患侧面肌无力,舌的搅拌能力减弱,进餐时鼓励病人尽量坐位进食。若不能坐起,要取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易于咀嚼,避免呛咳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取平卧头低位,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
若肢体瘫痪,在发病的当天即可为病人做被动运动,并和家属一起制定锻炼计划
活动原则:从大关节开始逐渐至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指导肢体活动的方法:被动运动应包括患肢所有关节、各方向的运动,重点是肩外展、外旋,前臂外旋,腕及手部各关节的伸展,拇指外展与对掌,髋的伸展及内旋,膝伸及踝的背屈等。动作平缓柔和,幅度逐步增加。一般每日可2~3次,每次15MIN左右
按摩的方法:按摩可以活跃肢体的血液循环,放松痉挛的肌肉。一般采用按摩、揉捏等手法,避免过强刺激,以免引起肌肉痉挛。另外,可配以中医的推拿,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而起作用
(3)知道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
1)指导语言时,应先以发音开始,如让病人发“啊”音,然后学说常用的最熟悉单词,如“吃”、“喝”、“好”等,再依次学双音、词、短句及长句
2)训练时,说话最好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喝”字时与看茶杯结合起来,或看图识字,这样收效较快
(4)脑血栓病人发病一周,若无肢体瘫痪,可鼓励病人尽早活动
(5)神志不清、躁动及颞叶梗死合并精神症状的病人,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是由于某种原发性血管病变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引发的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是指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动脉破裂出血。
休息与安全: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头置冰袋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压,利于静脉回流。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翻身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搬动,加床档以防坠床
生活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脑出血昏迷的病人24~48H内禁食,以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以后按医嘱进行鼻饲
加强皮肤护理,每日小擦澡1~2次,定时翻身,每2~3H翻身1次,床铺干净平整,对骨隆突处的皮肤要经常检查和按摩,防止发生压疮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1~2次;病人有咳痰困难,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病人呕吐,应让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肺炎
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生理功能位置。恢复期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2~3次,防止瘫痪肢体的痉挛畸形和关节的强直疼痛,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失语的病人应进行语言方面的锻炼
加强尿便的护理:
若病人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应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定时更换尿道,注意无菌操作,每日冲洗会阴1~2次。便秘时定期给予通便或食用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以防再出血
脑出血的健康教育
病人平稳后,给予低脂、高蛋白质的流质,多食水果、蔬菜,劝忌烟酒
随访控制血压,控制饮食,生活规律,防止情绪波动,劳逸结合
注意功能锻炼,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避免诱因:
告诉病人及家属容易诱发再出血的各种因素,指导病人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
如便秘时给予缓泻剂,血压过高时遵医嘱降压,病人烦躁时给予镇静剂处理等
病情监测: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率较高,以5~11天为高峰,81%发生在首次出血后1个月内,颅内动脉瘤初次出血后24H内再出血率最高,2周时再发率累计为19%
再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首次出血后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重新出现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