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pdf

格式:pdf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pdf

上传人:经管专家 2011/12/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

2011年2月28日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安防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
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壮大,安防产品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及服务业
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形成了市场应用广泛、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
的高成长型行业,在服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平安城市”建设、实施“科
技强警”战略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十
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又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使
安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受行业主管部门的委托,特编制《中国安
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安防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及“平
安城市”、“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项目、活动的带动下,我国安防行业持续
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产业、企业、科技、市场以及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得
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并有效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圆满地完成了“十一
五”规划的各项主要任务,成为了我国安防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社会和经济效益最
好的时期。
,结构布局趋于合理
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安防企业达到了2万5千家左右,从业人员约120万
人;行业总产值达到2300多亿元,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000亿元,安防工程和服务
市场约为1300亿元;全行业实现增加值800多亿元,,年均增长23%
以上。其中安防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10年安防电子各类产品
比重约为:视频监控系统55%,出入口控制系统15%,防盗报警系统12%,其他类别
的产品系统18%。
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随着市场应用的不断扩
展,产业内涵逐渐延伸放大,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施工集成、报警运营、
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实体防护、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防爆安检、
出入口控制等系统领域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专业报警运营服务有了实质性
发展,所占比重上升,各类风险评估、效能评估、施工监理、维护维修、中介咨询、
业务培训等安防服务业务开始起步,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三大地域性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安防行业在地域分布上形成
了以电子安防产品生产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和外资企
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集成应用、软件、服务企业聚集为主要
特征的“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占据了我国安防产业约2/3以上的份额。
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综合实力大
为增强。初步统计,目前产值超过1亿元的安防企业已达到100家左右,产业集中度有
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兼并、整合、资本运作已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与
模式,已有10多家安防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另有20多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将安防列入其
主营业务之一。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
系和管理方法,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及核心竞争力都大为增强,先后有21
个产品20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
、广度拓展,出口贸易增长较快
伴随着“平安建设”推进的步伐,一些传统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
防应用更加深入;一批新生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卫生、体育、能源、通讯、厂矿企业
等增长较快;社区、居民安防应用开始升温,社会化应用进程加速。市场应用逐步由
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延伸,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边境
口岸延伸,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量。
出口贸易获得较大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出口创汇能力和水平都
有了较大提高,仅在广东、福建、浙江就有近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产品生产业务,年出
口贸易额达到上百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亚及世界各地。自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
对我国安防企业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出口贸易额一度呈下降趋势。进入2010年,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回暖,绝大多数企业成功度过了危机,出口业务有了较快的恢复
和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企业科技创新热情高、力度大,科技创新投入占销售
收入的比值达到了5%以上,达到了国内各行业的领先水平,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
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了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