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沈阳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特制定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一)本学科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水平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建于一九五八年,迄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年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具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工程硕士、教师硕士、本科、专科、高职、函授、专升本等多种办学层次。自创建以来,始终以培养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专门技术人才为宗旨,以面向实际、面向生产,解决各种生产实际问题为己任,共培养各类毕业生两千多人, 这些人大部分在电力系统、农电系统、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或其他单位工作,为我国的电力发展、教学科研和相关的自动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 学科建设不断发展现有本科学生 400 余人, 1994 年取得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硕士授予权, 现有硕士研究生 100 余人。 2003 年取得了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教师硕士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 20人,教师硕士 20人。现有教师 30 人,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9 人,讲师 8 人,助教 6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8人,硕士学位的 19人,硕士以上学位占 90% 。 2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通过项目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 27名教师主持与参加课改研究项目,获得过 10余项奖励,其中有国家教委一等奖一项,辽宁省教委一等奖一项,国家教委多媒体优秀课件两项等, 《电路》课被评为省精品课。在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全部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率和一次就业率明显提高。 3 .科研水平明显增强本学科承担各类科技项目 30余项,其中国家、省部级项目 10余项。经费渠道不断拓宽,经费总量稳步增长,到 2007 年已达到 100 余万元。农电企业是 60 年代初兴起的,技术比较落后,在辽宁地区,真正研究农电企业的技术、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人才方面我校为唯一的学科。因此, 针对辽宁农电企业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急需的。多年来我们在农电企业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许多项目的研究上得到了全国农电部门和科研单位的重视和认同。例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研究了简化农网电压等级层次,论证了农网配电电压 20kV 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并主持召开了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在东北地区最早提出了农村变电所微机控制和管理方案,设计了锦县右卫变电所微机控制系统和全部应用软件;受能源部农电司的委托进行了农网无功补偿优化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农村无功补偿优化方法,提出了优先进行户外小容量低压电容器随机补偿的建议,已在全国几十个节能示范县推广;根据两步灭弧原理研制了 10kV 户外负荷开关的原理性样机,在生产实践中开合线路补偿电容器试验获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