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格式:doc   大小:110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幻影 2021/11/9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相关单位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二、工程项目特征、规模:
第二章 编制依据
一、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
1、委托监理合同;
2、已经批准的监理规划;
3、施工单位已编制、批准施工组织设计;
4、与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文件;
5、《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00-2001);
6、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7、建筑给排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2);
9、建筑排水硬聚***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TJ/T29-98);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第三章 监理工作程序
一、工作依据:
(1)本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理合同;
(2)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说明;
(3)本项目的招标文件;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4)本项目的施工承包合同;
(5)本项目有关的施工验收规范、标准与规定。
二、监理工作流程
参加设计交底
参加图纸会审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
审定分包单位
审核开工条件下达开工令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参加隐蔽工程验收
审核原材料、半成品设备
审核各分项、分部质量,为下道工序、下阶段施工判断
组织竣工预验
监督总包整改
编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签署竣工验收报告
第四章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一、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施工过程中监理控制就是搞好质量的关键。监理工程师要坚持每道工序未经验收合禁止进入到下道工序的原则。必须熟悉设计图纸,掌握安装方案及关键资料。对有关图纸会审记录与设计变更单等要及时标注在相应的施工图上。
1、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安装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技术职务与有效合格的岗位操作证,并记录备案。
2、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单位报来的各项工程检验批及隐蔽工程报验单,以施工图纸与规范及施工工艺设计要求认真审查。问题、疑点、缺陷应及时处理,交待清楚,不得遗留到下道工序。
3、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控制工程洽商。发生设计、工艺、材料、设备变动都应先办理洽商再行施工。各项手续以文字为凭。
4、监理工程师要检查监督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就是否健全,落实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制度执行情况。
5、给排水、暖通及消防管道的安装调试,监理工程师监督校验、掌握详细的技术资料及真实情况。检查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并做好记录。
6、对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及器材代用,施工中必须修改施工组织方案与工艺,监理工程师必须对照原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审核,并取得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的书面认可,及有关方面的同意。
7、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监理施工,若各安装专业需要更换材质或需要进行变更的,均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经业主方同意并报送设计单位出具变更通知后,才能通知施工方变更施工。
8、监理工程师要定期参加工地例会,根据需要组织召开专业协调会议。
9、在承包单位质检人员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承包单位报给的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要及时全面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的检验记录。按实际进度及质量情况、按期填写进度表,工程质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做好中间验收与收尾调试,具有完整的技术、档案与竣工图资料。
10、安装施工专业与其它专业施工的配合与协调;监理工程师要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督促、检查、协调安装专业与其它专业的配合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二、施工准备阶段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给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给排水、消防施工应由通过专业培训并经审批的有施工许可证的施工单位及人员进行施工。
2、设计图纸应有效且经过会审与技术交底,修改设计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有本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经批准后才可实施。
4、系统的组件、管件、配件、器具、设备、材料应现场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符合设计及国家技术标准要求,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主要设备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