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特许运营商.doc

格式:doc   大小:10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特许运营商.doc

上传人:天道酬勤 2021/11/11 文件大小:1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特许运营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特许运营商




创业启示
今天要你跟世界F1方程式赛车王舒马赫赛车,到底谁会赢?当然是舒马赫!但是如果我让你开法拉利,让舒马赫开桑塔纳,这样谁会赢?
创业成功法那么:成功的速度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最好的工具。
成功的关键是“眼光好〞
中国有句古话: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所以当我们决定做一份事业,我们研究它是否成功、能否赚大钱,首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评估。就像亚洲首富孙正义,他在二十四岁创业之前,他研究了四十种行业,他要研究找出哪种最赚钱的行业。最后选择了投身IT〔信息技术〕行业,成为互联网的最早一批投资商。
美国?财富?杂志和?福布斯?杂志访问目前连续十一年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时问:“比尔,你身为世界首富,你到底怎么样成为世界首富?因为只有你才可以告诉我们成为世界首富的秘诀。〞
比尔·盖茨说:“事实上我之所以真正成为世界首富,除了知识,人脉,微软公司很会行销之外,有一个前提,是大局部人没有发现的,这个关键就叫做眼光好。〞
比尔·盖茨首先有一个观念:不是所有行业赚的钱是一样多的。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创业市场,戴尔在厦门大学演讲时说:“与我当时创业年代相比,当今年轻人有更多的时机。〞戴尔认为今天的时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这是一个技术变革、思想变革相当活泼的年代。知识在当今企业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资金的需求相对减少,有利于创业起步。

其二,交易本钱下降,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本钱几乎降为零,因此创业成功时机更大。
其三,信息资源的广泛运用和更多人分享,使得硬件的阻碍越来越少,重要的是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戴尔、比尔们成功的背后,是世界的巨变。信息革命的浪潮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财富的增长方式。新一代富豪创业伊始,最重要的条件已经不是矿藏、土地、机器、厂房、资金,而是我们的智慧、勇气以及敏锐的目光。
互联网造就中国第三代富豪
中国的第一代百万富豪是:起步于80年代初的那些街边仔,摆小摊小贩开始的个体户;
中国的第二代百万富豪是:起步于90年代初的那些“炒房地产〞、“玩空手道〞的儒商、官商。
然而——随着中国的市场结构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那些练摊的个体户纷纷感慨:如今的钱不好赚!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沌走向成熟,那些“玩空手道〞的儒商们也玩不转了!靠“脑体倒挂〞和“皮包公司〞而爆发的爆发户神话的破灭,是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最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那么,谁是中国的第三代富豪?
1998年10月,在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数字化风云人物"排行榜上,中国搜狐公司总裁、34岁的张朝阳以400万美元资产跻身第45位。
张朝阳于1981年从西安考入清华大学,1993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三十而立的张朝阳逐渐产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他当时的想法是:“希望自己能在一定的岁数以前做出关键的几件事情来,否那么这一辈子就完了。〞1998年2月,张朝阳终于在北京推出“中国的雅虎〞——搜狐,建立了全球第一中文搜索网站。
张朝阳被誉为“硅谷版本的企业家〞,他是中国新一代富豪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高科技、低年龄。有记者曾问张朝阳:“你会成为中国首富吗?〞他答复说:“希望会吧,不过还会有许多人冒出来。〞
2003年,,荣登中国财富排行榜首位。
2004年,年仅31岁的陈天桥以88亿的身价荣登2004胡润IT富豪榜首位。
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其中有三位是从事网络事业的,qq的马化腾、收购sina股票的盛大总裁陈天桥、并购雅虎中国的alibaba总裁马云。
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经改变了财富的分配方式,而对于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来说,现在首先要改变的恐怕还是观念。当你怀揣厚厚的求职材料为找一个用人单位而四处奔波的时候,当
你想出绝妙的主意而得不到老板采纳的时候,为什么不换一种想法:与其为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去创业!你应该知道,这个时代已经为一切梦想提供了以“10倍速〞成功的可能,否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快车就会从你面前一晃而过。
张朝阳说:“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要有梦想。但是,这个梦想要从做开始。〞
那么,你的创业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成功始于行动,现在就抓住时机开始行动吧!
网络行业前景
“人生钱〞这是市场经济不争的事实,网络行业的钱在哪里?让我们看这样一种数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2月底发布公告称,我国“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