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收稿时间: 2011 - 12 - 13 ; 修回时间: 2012 - 03 - 2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8 BJY 01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1 CJL 048 ) 作者简介: 余瑞林( 1982 —), 男, 湖北枝江人, 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 E-mail : yu_ 80901408 @ 163 .com 。※通讯作者: 刘承良( 1979 —), 男, 湖北武汉人, 副教授。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 E-mail : chenglianglew@ 163 .com 。自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益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 ERE ) 复合系统的耦合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人地关系研究的焦点问题。 认为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时序特征[ 1 ] ; 等基于 42 个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倒“ U ”型的演变规律[ 2 ] ; 等则从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及城市化的束缚作用[ 3 ] 。在国内,马世骏等人构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观[ 4 ] ,雷明则从资源经济学视角,探讨了环境—资源—经济一体化的核算体系[ 5 ] ;随后,相关研究成果逐渐涌现, 如盛学良[ 6 ] 、白艳莹[ 7 ] 、张晓东[ 8 ] 、方创琳[ 9 ] 、黄金川[ 10 ] 、李佳[ 11 ] 、刘承良[ 12 ]等从多学科、多视角和多尺度探讨了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然而,当前的研究虽涵盖了经济、资源和环境三系统,但多是探讨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相互耦合协调关系,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个系统间的复杂耦合协调综合研究尚不多见;同时,国内外研究空间尺度多集中于“广域”(国家或省区) 和“城域”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化分析余瑞林 1 , 刘承良※ 1 , 熊剑平 2 , 曾菊新 1 ( 1 .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湖北武汉 430079 ; 2 . 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 中国湖北武汉 430062 ) 摘要: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 ① 1978 — 2009 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水平震荡波动最终趋于平稳,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较为明显,但有一定的时间滞后; ②在规模分异上表现为由金字塔型结构向纺锤型结构演进的分异特征, 在空间分异上表现为由核心边缘结构向等级圈层结构演进。关键词: ERE 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度; 空间分异; 武汉城市圈中图分类号: F 291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8462 ( 2012 ) 05 - 0120 - 07 The Coupling Evolvement of posite System on Wuhan Metropolitan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