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第五章 煤的化学组成.ppt

格式:ppt   大小:5,133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章 煤的化学组成.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1/12 文件大小:5.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章 煤的化学组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 煤的化学组成
第一页,共66页
第五章 煤的化学组成
主要内容

(1)煤的工业分析
(2)煤的元素分析
第二页,共66页
第一节 煤的工业分析

1、煤的工业分析的定义:在人为规定条件下粗略测定煤化学组成的一种方法。
2、工业分析法划分的煤的组成:工业分析可以将煤的组成区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
3、工业分析的特点:工业分析是一种条件实验,除了水分以外,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都是煤中的原始组分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产物。理论上,灰分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挥发分和固定碳来源于煤中的有机质。测定结果依测定条件变化而变化。
第三页,共66页
1、 煤中的水分
煤中水分的特点:
水分是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煤中的水分一般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因此,煤的颗粒越细、内部孔隙越发达,煤中吸附的水分就越高。
在煤的进一步研究中,有时也用到结晶水和热解水。结晶水是指煤中含结晶水的矿物质所具有的,如CaSO42H2O中的结晶水,通常煤中结晶水含量不大;热解水是煤炭在高温热解条件下,煤中的氧和氢结合生成的水,它取决于热解的条件和煤中的氧含量。如果不作特殊指明,煤中的水分均是指煤中的物理吸附态的水。
第四页,共66页
煤中水分的 来源
(1)成煤过程中,环境中的水随着成煤过程进入煤中; (2)煤层形成后,地下水进入煤层的裂隙、孔隙中; (3)开采、洗选、运输、储存过程中进入煤中。
1、 煤中的水分
第五页,共66页
外在水分、内在水分等重要概念
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煤中的水分可分为两类,即在常温的大气中易于失去的水分和不易失去的水分,前者称为外在水分,后者称为内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之和称为全水分。
严格地说,外在水分是指煤放置在大气中使水分不断蒸发,当煤中水的蒸气压与大气中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煤中水分不再变化。这时所失去的水分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就是外在水分,用Mf表示。而残留在煤内部孔隙中没有蒸发出来的水分称为内在水分,用Minh表示。
第六页,共66页
外在水分、内在水分等重要概念
煤失去外在水分后所处的状态称为风干状态或空气干燥状态,失去外在水分的煤样称为风干煤样或空气干燥煤样。风干煤中水分占风干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内在水分。
通常,(又称分析煤样),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也可称为空气干燥基(air dried basis)水分,用Mad表示,它的大小与Minh相同。
第七页,共66页
收到煤样和收到基水分
按照一定的采样标准从商品煤堆、商品煤运输工具或用户煤场等处所采煤样,称为应用煤样,将应用煤样送到化验室后称为收到煤样,它含有的水分占收到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收到基(as received basis)水分,也称全水分,用Mt或Mar表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构成了收到基水分,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
外在水分、内在水分等重要概念
第八页,共66页
测定煤中水分的基本方法
测定煤中水分含量的方法很多,如蒸馏法、电解法、烘烤失重法等,本课要求掌握烘烤失重法的基本原理,其他方法可参阅有关专门书籍。
烘烤失重法的原理是:煤中水分是以物理态吸附在煤的表面或孔隙中,只要将煤加热到高于100℃,即可使煤中的水分析出。在加热过程中,煤本身不发生任何变化,煤的失重即认为是水分失去所引起的。通常是将煤加热到105~110℃并保持恒温,直至煤处于恒重时,煤样的失重即为煤样在干燥中失去的水分。
水分测定时使用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干燥箱、称量瓶等。 还有自动化的仪器设备。
第九页,共66页
测定煤中水分的基本方法
自动水分测定仪
第十页,共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