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月相关的诗句: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导入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 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 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月夜杜甫背景?天宝十五年( 756 )六月,诗人把妻儿安置在鄜州的羌村。八月,听到肃宗即位灵武的消息后,杜甫自鄜州只身投奔,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半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陷囹圄,心悬妻儿。八月的一个晚上,月华皎洁,夜凉如水,怀人之情又在他心里汹涌起来。他痛苦的思念着鄜州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思亲之作。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 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妇女的鬓发。 4、清辉:指月光。 5、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6、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与上面的"独看" 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讨论?①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②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 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湿、寒二字, 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四联层层递进,可谓匠心独具。前人说得好, “公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席我, 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 又进一层……云鬓,玉臂, 语丽而情更悲。至于双照,可以自慰矣,而仍带泪痕之说,与泊舟悲喜,惊定拭泪同。皆至情也”。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 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艺术特色?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 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情深意真,明白如话( 白描)。